首頁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關於反課綱「微調」最新發展的幾點回應(周婉窈)

關於反課綱「微調」最新發展的幾點回應

周婉窈
(輯自2015/3/13、2015/3/16兩日周婉窈臉書貼文)

一、2009以前課綱委員沒有保密不保密的問題針對一審敗訴,日前教育部長表示:1、基於保護未來課綱審議委員權益,會繼續上訴。2、依照過程慣例,委員名單會在課綱實施時公開,但過程不公開。(《聯合新聞網》2015/03/10http://goo.gl/0u8liO奇怪耶。過去不管9598,課綱委員都沒有保密與不保密,或刻意不讓人知道的問題。我個人擔任過95暫綱委員,我也詢問擔任過98課綱委員的幾位教授和高中老師,都沒有保密的問題。一位高中老師還說,因為他是代表其他老師去參與課綱的擬定,都還要盡量和同事討論呢,要保密個什麼?這點各位可以去廣為探問,相信結論是:沒有保密的必要。但是,從98課綱被強行拉下之後,怎麼就變成「機密」了?201311月的檢核小組更是秘密到極點。現在12年國教的課綱委員也是「極密」。為何過去9598都不用保密,現在就要保密?是要複製課綱微調「黒箱+外行」的模式?等公布課綱,大家傻眼,已無法挽回。吳思華部長新上任,可能不了解過去的情況。希望他能多探問,不要被前任和下屬害了。
二、課綱「微調」當然不是字數問題日前教育部長承認微調23%,有網友認為我們好像隨著教育部起舞。不是的,從去年1月到310日以前,教育部從來不承認「微調」的幅度,只提改了哪個名詞,哪裡加了「被迫」,媒體跟著報導,誤導社會大眾。如果只是幾個名詞的更動,雖然可議,也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我們花了很多力氣製作表格,教育部甩都不甩,現在終於承認改了23%,雖然打了五折以上,但總算間接承認「微調」不是「微調」。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教育部才可能面對「微調」欠缺正當性的問題。「微調」當然不能化約為字數問題,但光字數的大幅度更動就講不過去。課綱是相當技術性的問題,社會大眾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楚「課綱」和「教科書」,如何讓大家了解「微調」的問題,很不容易。至於內容,我們也做了分析。這個「微調」,張茂桂教授一語道破,指出:「微調」在史觀爭議上,是「促統派 vs.所有其他光譜」,不是傳統的「統 vs. 獨」的政治問題。Mau-kuei Chang臉書, 2014/02/07)課綱微調如此,12年國教是否也如此?我們是要拭目以待呢,還是逼教育部資訊透明公開,接受監督?
三、教育部的微調23%是怎麼算的?關於微調字數的比率,吳思華部長說「逐字計算僅調整23%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34988/我們一個字一個字「精算」是60.4%。如何算,我們給出詳細的說明。教育部的23%,應該是「微調」後的總字數減掉原總字數,再除以原總字數的結果,也就是增加了23%的字數。根據我們的統計:(2404-1937÷19370.24。兩邊差0.01,很可能是半形字的算法不同;我們將半形字當成0.5字,如「1920年」算3個字。很好奇教育部怎麼算出23%,願聞其詳。以總字數來計算,其實很奇怪,因為「今天很冷」改為「今天很熱」,總字數一樣,在這個算法裡,等於改了0%!即使不管內容,總字數增加23%,再怎麼硬拗,都不會是「微調」。
四、相關文章清單與網頁連結以下是課綱「微調」於20141月曝光後,相關文章和連結,敬請參考。倒數第一篇是我於2010210寫的,文章很長,不敢勞煩讀者,想知道「源頭」的朋友再點閱吧。整個課綱的問題是2008年秋天98歷史課綱被強行拉下來後的一連串發展,每下愈況。這期間,教育部長從鄭瑞城,到吳清基,到蔣偉寧,到今天的吳思華,已經換了四任部長了,而我們還在奮鬥,是誰致之?倒數第二篇是金仕起教授的文章,是目前唯一關於中國史課綱「微調」的文章,寫得很深入,很值得細讀,本人大力推薦。最後,很感慨的是,98歷史課綱是目前公認最好的課綱,卻夭折了。這不是臺灣社會的倒退,又是什麼呢?

吳俊瑩,〈在課綱發明歷史〉2014/02/12

五、Watch out:「更大的闇黑力量正在運作未來的國教課綱的制定」!十二年國教領綱正制訂中,目前哪些人在擬課綱,會議如何開,一概不透明、不公開。秘密到極點,徹底違反2009年以前的作法!!以下是張茂桂教授在這個臉書上則貼文的留言,徵得同意放到動態欄,希望更多朋友注意、關心這個「恐正在以更大的『黒箱』方式進行」中的國教領鋼的制訂。它的影響更巨大、更深遠。教育部沒有理由極秘作業,過程必須公開、透明。
~~~~~~~~~~~~~~~~
張茂桂教授的留言:課綱委員因為一定要出席公聽會,要舉辦多次的座談,根本無法也不應該保密。說課綱委員名單需要保密,這是不可能也不可思議,和實際情形也不符合。但是國編館的時代,在教科書審查委員會運作時,國編館卻曾提醒我們教科書審查委員名單這不便對外公布。因為涉及到教科書市場利益,不公佈委員名單可以想見。但是國編館並沒有嚴格限制委員自己公開自己的身分。我們好幾次在所謂「三方座談」或者面對面溝通時,一定都需要自我介紹出席的委員,而且如果是召集人,必需擔負最後責任,因此也無法保密,或者,不應該保密。事實上是所有書局以及編者只要見面幾乎都一定知道委員是哪些人。但是審查意見的當事人,最後只呈現審查委員會的共同意見,所以個別人的姓名,實際上是匿名掉的。此次所謂「微調」的問題,是一開始檢核小組就秘密進行,事後名單也不公開,而被行政訴訟的課綱審議小組(並非一般想像中的「審查」小組),只要能「依決議書公開當時主席如何進行投票的錄音紀錄,以及所謂的「投票」計算的記錄」我看一堆過去曾經圓謊的學者/官員都要露出原形。這確實很嚴重,但是我也要指出一點:這個分組審議,其實就課綱發展來說,是很末端的問題。課綱在進入審查前,就有很長的醞釀以及討論,也有在國教院端的內部審議過程。這些過程的黑箱問題,才是問題真正的核心。「微調」的黑箱最黑的地方,是在「檢核小組」的組成與授權(感謝鄭麗君委員不放棄找出一部分真相),而現在正進行的十二年國教的社會領域領綱與分綱的小組,恐正在以更大的「黑箱」方式進行中。如果要揭露黑箱,不能只盯住為「微調案」,更不能僅僅咬住高中職分組審議的會議,這樣只會錯過更大的闇黑力量正在運作未來的國教課綱的制定。

張茂桂教授留言截圖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臺灣史課綱「微調」的字數比率──回應吳思華部長的23%(周婉窈)

臺灣史課綱「微調」的字數比率──回應吳思華部長的23%

周婉窈
(輯自2015/3/8、2015/3/10周婉窈臉書貼文)

關於課綱「微調」,教育部長說:如果一字一字計算,只有調整23%,真的只是「微調」。(見『風傳媒』2015/03/http://www.storm.mg/article/43386請注意:這是第一次教育部承認「微調」不是「微調」。哪有字數調整23%的,還算是「微調」?茲再貼出我們的統計表,並附上詳細的計算方式(詳後)。我們很好奇教育部是如何統計的,是否可公布計算方式,讓大家驗算?不過,教育部願意承認字數上做了23%的調整,已經可以說是很大的進步了。
追及:看了半天,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教育部的23%是指增加的字數──用增加的字數去除原來的字數。如果按照我們的表格,2404-1937=467,然後467÷19370.24。相較於教育部,我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去計算的喔。再囉唆一句,我們算出的60.4%,只是純就字數的更動而言,要看內容的分析,請參考本臉書02/15的貼文:課綱「微調」,到底「微」調了什麼?
03/10上午補充說明:「微調」的問題,當然不能化約為字數問題,但是一直到昨天,教育部都只提改「鄭氏」為「明鄭」、只加「殖民」和「被迫」等字,不願面對光是字數就是巨幅修改的問題。由於媒體大都這樣報導,社會大眾信以為真,不覺得事態嚴重,甚至連雜誌的著名寫手也這樣以為,認為我們反課綱微調沒道理。這是為何我們一再講、一再講字數大幅變動的問題。
以下是我們的統計方式,敬請教育部參考、指正:
~~~~~~~~~~~~~~~~~~~~~~
一、 字數統計方式:
() 課綱欄位內的標題與編號不計字數,例如:「重點」、「一、」、「()」、「2.」、「1-2」等均不計算字數。
() 課綱的「重點」和「說明」欄內的標點符號,算作1字。2個半形數字,算作1字,例如:「16世紀」算作3字、「1936年」算作3字。
() 所謂「別字」改正:如「記錄」改「紀錄」、「廻避」改「迴避」、「面相」改「面向」,均不計入「新增」或「刪除」字數。
二、 微調比率計算方式:
() 算法:(新增文字+刪除文字)/現行課綱總字數 × 100%。
() 說明:
1.「新增文字」指「微調課綱」新增加的內容。
2.「刪除文字」指現行課綱遭刪除的內容。
3.現行課綱文字遭前後挪動的變動(綠色網底部分),雖已涉及實質架構的調整,第四單元(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尤其明顯,但因文字內容「形式上」還在,故在 計算現行課綱遭到微調比率時,暫時不予考慮。一旦算入,現行課綱幾可說是「面目全非」。這種「移位」的修改,影響很大,這裡講的「面目全非」,不是危言聳聽,臺灣史研究者和教學現場的歷史老師一看就很清楚,但社會大眾可能看不出來,有待學者深入解析。
補充說明一:算法以新增文字+刪除文字除以總字數的理由:1、如果你寫100字的文章,有人給你刪了一個字,那是修改1%;然後他又增加一個字,就是再修改1%,總共 2%。 2、如果在同一個地方刪增呢?例如,你寫:今天天氣很冷,有人給你改成:今天天氣很熱,雖然刪增在同個地方,我們算改了兩個字。這只是形式上的計算,冷改成熱,豈止是1/6+1/6!課綱真正的「微調」,也就是改錯別字和沿用原課綱內容文字的部分,我們沒計算在內。
補充說明二:字數統計算入標點符號,理由:1、中文完整文意,包括標點符號。2、修改標點符號,也等於修改文字,例如:100字的文章,句號被改為驚嘆號,逗號被改為分 號,也是修改,豈能不算?3、分母和分子都算入標點符號,或分母和分子都不算入標點符號,結果差別不大。基於上述理由,本統計採文字和標點符號一起計算的方式。
微調字數與比率統計表


 請大家再複習一下:臺灣史的修改是針對性的,光就字數而言,平均改了60%,當代臺灣部分還高達140%!以「微調」之名,行巨幅修改,這本身就完完全全不具正當性。以下這三個連結,歡迎沒看過的朋友點閱:
1、如表所示,這麼花花綠綠,還算「微調」嗎?http://goo.gl/eIknRH
2、「臺灣史」字數更動比率表:http://goo.gl/X1qCOk
3、教育部透過媒體誤導社會大眾以為真的只「微調」幾個用詞,糟糕的是,很多人信以為真:http://ppt.cc/FUE1
如果你有一點時間,煩請轉寄給你的朋友和所屬縣市的教育單位,讓我們一起努力擋下這毫無正當性、危害教育的「微調」課綱!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檢核小組會議記錄曝光,證實違法發動課綱微調(鄭麗君)

檢核小組會議記錄曝光,證實違法發動課綱微調

鄭麗君
(引自鄭麗君委員臉書貼文2015.3.8)

去年我曾公布王曉波所領導的檢核小組第一次會議錄音,證明其組成及職權只在於教科書的檢核,卻透過臨時動議發動未經教育部授權的課綱微調。對此,教育部一直否認,也始終抗拒公布會議記錄。

今天晚上我終於取得教育部提供的檢核小組會議紀錄,清楚記載成立檢核小組是為了檢核教科書用詞,正式討論的提案也是在處理教科書檢核,卻突然有個臨時動議發動課綱微調,會議記錄證實了課綱微調的發動是未經授權且逾越檢核小組職權的違法作為。

課綱微調的發動已證實是違法,而審議階段的分組課審會的議決程序有重大瑕疵已經在法院的判決下逐漸顯露,整體課綱微調的違法性已經非常明顯,我奉勸吳思華部長不要代人受過,要及時暫緩微調課綱的實施並予以撤銷,否則該負法律責任的不會只有蔣前部長及其他官員。
   




分組課審會作弊抓到了!課綱微調違法PART 2
鄭麗君

(引自鄭麗君委員臉書貼文2015.3.9)

這不是作弊是什麼?
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課綱訴訟法庭現場:
1. 審判長問(在紙上寫)「尊重會議多數決」,是否會被記錄同意四科微調?教育部律師答:是。
2. 審判長問:是否沒明確表達反對,都會被記入同意四科微調?教育部律師答:是。
3. 審判長問(在紙上寫)「公民那些部分應該調整」,是否會記入同意國文科微調,教育部律師答:是。

昨天我公布了檢核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記錄,證實了課綱微調的發動,是未經授權且逾越檢核小組職權的違法作為。今天,我質詢吳思華部長,則證實了教育部在去年1月25日高中分組課審會的議決程序,明顯作弊!

當時,會議開到5點50分的時候,分組課審會主席表示要進行表決,結果主席不是要委員在投票紙上勾選同意或不同意,卻要求大家在投票紙上,寫出對於四個科目是否微調的文字意見。大家寫完繳交給主席之後,6點整,主席竟然在沒有當場開票也沒有公布結果的情形下宣布散會,並跟大家說「會再統計整理,先這樣吧…」,吳思華部長也坦承的確沒有當闖場開票。

這是哪門子的議決程序?除了威權政體,哪個國家的會議主席敢說投票完了,我們回去統計,以後再公布結果?為什麼要以後公布?等著讓你上下其手,改變結果嗎?果不其然,教育部把投票紙攜回,是怎麼認定的呢?就如同上述法庭的詰問情形所呈現的,教育部把「沒表示意見」當做「同意」,把「對A有意見」當作「對B同意」,把「尊重多數決」當作「同意」,亦即投廢票當成贊成票,這樣才統計出多數分組課審會委員同意微調的結果。

作弊出來的微調課綱還能有效嗎?
教育部就是怕這個過程被全面曝光,所以不願放棄上訴,以免教育部作弊無所遁形。我還是要再次奉勸吳思華部長對上訴要三思,且要及時暫緩微調課綱的實施並予以撤銷,如果你上訴為蔣偉寧前部長一干人在分組課審會的作弊護航,你也將脫不了法律責任的追訴。

20150309 鄭麗君就課綱專案報告質詢教育部長吳思華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判決曝光 法院:課綱委員、會議 都應公開

涉教育百年大計 過程應監督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課綱微調涉教育百年大計,影響師生及社會大眾甚鉅,應公開會議紀錄,使社會有知的權利及有檢驗監督的機會。」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教育部黑箱作業微調課綱案敗訴,判決書昨天首度公開,明白指出黑箱作業會造成大眾不安與猜忌,「甚為不妥」,要求教育部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法,透明政府決策。
  • 課綱黑箱作業微調,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書摘要
    課綱黑箱作業微調,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書摘要

台權會擬提假處分 攔下課綱

台灣人權促進會律師涂予尹指出,這是首件課綱相關訴訟,極具指標意義,亦能鼓勵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台權會正研究是否提「假處分」,讓教育部無法強推微調課綱在八月上路。
教育部去年先以「微調」之名,暗中大幅修改高中社會課綱,從公聽會到課審大會「通過」,只花了十天時間,並堅持不肯公告課綱委員名單及相關會議紀錄,趕在今年八月就要實施。不但程序引人非議,去台灣化課綱修訂,更引發輿論譁然。經台權會提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二月十二日判決教育部敗訴。
本案的上訴期限為三月中旬,但在判決確定前,台權會仍無法調閱課綱會議文件,涂予尹呼籲教育部不要視人民的監督為洪水猛獸,應該當成促進教育決策更進步的陽光、空氣、水。
教育部原本主張會議是內部準備作業,一旦公開恐造成委員壓力或受民眾干擾。判決書則明確駁斥,民眾監督不等於一定會騷擾決策人或委員,委員必須承受一定之壓力及受社會檢視,且另有民法和刑法保障委員不被干擾,不能做為不公開理由。

判決書:委員應受社會檢視

判決書指出,本案爭議焦點在於會議過程是否合法、有無踐行正當法律程序、到場委員究係表示同意、反對或並未表示明確意見等事項,既攸關大眾公益,民眾監督具有高度正當性。
涂予尹表示,去年一月廿五日由現任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主持的課審會分組會議最是關鍵,究竟記名投票內容是委員真同意?或有委員無意見卻被歸為同意票?只要教育部依法公開,應能釐清是否為黑箱作業?
多位委員昨天都表示會議發言並無不可告人之處,不懂教部何以不願公開。
判決書更直指,公開資訊使社會大眾確實檢視審議過程是否符合法律正當程序,比教育部稱為確保課綱審議之公正專業中立等更加重要。
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判決是要求教育部資訊公開,和課綱實施是兩件事,仍在研究是否提上訴。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反黑箱歷史課綱 立委要修法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教育部黑箱修改高中歷史及公民課綱,且強行將在八月新學年實施,民間反制行動愈烈;為打破課綱由執政者獨霸的現況,立委鄭麗君昨表示將推動修法,爭取教師自訂民間版課綱的討論和審議空間。包括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全家盟、全教會、振鐸學會等民間教育團體均表達支持。
  •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教團、民團支持 學生今赴教部抗議

以大學生和研究生為主的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今天上午將赴教育部抗議黑箱課綱,發言人、台師大研究生張瑜庭表示,他們要求教育部不應再針對高等行政法院敗訴判決提起上訴,應立即撤回課綱,不能在八月實施。
鄭麗君表示,她將依「透明公開、尊重多元、由下而上的原則」提案修改相關法令,「高級中等教育法」及「國民教育法」現只規範審議程序應如何進行,對草案如何研擬、如何產出,並無著墨,教育部委託研擬草案的國家教育研究院即是教育部的轄下機構,對於教育部的黑手根本無法抗拒。

立委︰讓民間版草案一起審查

鄭麗君表示,公民及歷史科高中教師現在自發性站出來,欲自訂民間版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是一個很好契機,她將在立法院提出修法,對十二年國教各領域課綱的研擬及審議進行規範,讓民間版的草案意見也能透過法定程序,併同審議。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召集人、台東女中公民老師周威同表示樂觀其成,並質疑教育部之前修改課綱,完全未按照行政程序法的規定召開公聽會,偷偷摸摸召開三場公聽會完成黑箱課綱。
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表示,最根本是使課程治理中立,應儘速成立國家課程審議委員會,並訂定組織條例,使委員及課綱的產生均能民主法制化,政府不能再政治控制和干預課程內容,使課程公共化,課綱委員採任期制,且須退出政黨;而課綱草案除可由政府提案,社會各界也可提案,如此課綱才能專業治理如日本。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謝國清表示,他非常贊成立委提案修法,政府和政黨都應鬆手,且應重新檢討升學考試的內容;全國教師總工會副秘書長羅德水則表示,課綱與課程相當程度反映統治者的意識形態,要納入更多元的觀點,才能避免課綱隨政權更迭而改變。

國教署稱各界提案可再討論

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目前法律規定課綱由中央政府訂定,立委有權可以提出修法建議,各界再來討論。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台南市拒教育部課綱 立場不變

自由時報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教育部「微調」課綱違法,但教育部今年八月仍要實施,南市去年就率先宣布「拒絕」教育部,市長賴清德今日重申立場不變,4所市立完全中學一律援用100年通過的課綱與教材。
  • 台南市長賴清德重申,南市拒絕教育部新課綱的立場不變。(記者洪瑞琴攝)
    台南市長賴清德重申,南市拒絕教育部新課綱的立場不變。(記者洪瑞琴攝)
  • 台南市長賴清德重申,南市拒絕教育部新課綱的立場不變。(記者洪瑞琴攝)
    台南市長賴清德重申,南市拒絕教育部新課綱的立場不變。(記者洪瑞琴攝)
賴清德表示,教育部的高中歷史課綱修改,回到大中國思維,完全背離對台灣歷史的認同、台灣主體性的認知與目前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
賴清德表示,目前高中歷史課綱在100年修訂完成,101學年度才開始使用,依規定教科書審定後使用期限為6年,為何才不到2年,教育部就違背依法行政基本原則與行政程序正義,硬強渡關山、倉促修改歷史課綱?如今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足證明教育部違法,南市起先就堅持拒跟進是對的。
賴清德強調,台灣社會已普遍形成的台灣共識及正確的台灣史觀,硬要修正為大中國的架構,造成社會的對立與不安,況且教材修改頻繁,輕者造成學生與老師的學習與授課困擾,重則因內容的背離史實與社會主流價值,將形同洗腦教育強迫學生接受,忽視台灣民主化的成就,走上回頭路。
賴清德重申,南市所轄4所市立完全中學一律援用100年通過的課綱與教材,今天已再指示教育局新任局長陳修平不得變更,請教育局務必掌握方向,鼓勵學子廣泛閱讀本土歷史各種出版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在面對意識型態時,能做出正確價值判斷。
他同時也呼籲南市的國立高中職及書商,能夠勇於面對歷史真實面,繼續援用及印製100年課綱的教科書,不隨教育部起舞。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勝訴聲明】教育乃百年大計,教育部不可不公開資訊! 台權會對課綱微調案的政府資訊公開訴訟勝訴聲明


從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到課程綱要的修正,教育政策向來是台灣人最關注的政策之一。去年一月中、下旬,教育部在短短兩週內完成課綱微調公聽會、課程審議會分組會議及審議大會等程序,並在二月上旬完成公告,其間衍生出黑箱決策及決策成員的適任性等爭議,引起大眾矚目。包括學界、高中老師、學生、家長等,皆對此案提出質疑。當時,台灣人權促進會分別去函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要求政府公開課綱決議的相關資訊,包括審查委員名單、完整的會議記錄以及記名投票單等,希望藉此釐清爭議。然而,教育部與國教院皆拒絕提供完整的訊息,僅提供節略後的會議紀錄,掩飾決策的關鍵過程。台權會爰提出訴願,並且在訴願被駁回後提出行政訴訟。
台權會認為,依照《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九條,人民有權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且課綱調整關乎人民的受教權,是重要的國家政策;政府即便未主動公開,也應在人民申請後提供相關資訊,方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法》的規範意旨。然而,教育部卻一再聲稱課綱微調決策相關資訊不應公開,必須等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審完後,才公開資訊。這種作法,完全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所保障人民民主參與及知的權利。按照教育部的邏輯,人民無權監督政府決策;這不禁讓人質疑,教育部微調課綱的決策,是否經不起人民檢驗,所以不願公開資訊?   
如今一審結果為台權會勝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教育部應拿出更完整的資訊以提供人民監督審查。雖然關於課程審議會記名投票單的關鍵資訊,仍未能依法公開於眾,殊為可惜;但整體而言,台權會對於法院為確保人民知的權利、實踐民主精神所做的努力,仍表示肯定,同時呼籲教育部切勿繼續曲解《政府資訊公開法》,應放棄上訴並即刻公開資訊,國教院也應依本件判決意旨,儘速完整資訊公開,讓我們得以早日撥開課綱案的疑雲,給予關心此案的社會大眾就課綱微調的必要性與正當性有實質討論的機會。
來源:台權會2015.2.12聲明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課綱微調教育部敗訴 教長:不影響新課綱上路

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
教育部去年推十二年國教課綱微調,在高中歷史、公民部分因會議資訊未公開,引發黑箱爭議,台灣人權促進會及教育團體等狀告行政法院,昨一審宣判教育部敗訴,部長吳思華表示,等收到判決書再決定後續處理,不影響新課綱上路時程。

  • 十二年國教課綱微調引發黑箱爭議,,昨一審宣判教育部敗訴,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等收到判決書再決定後續處理,不影響新課綱上路時程。(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十二年國教課綱微調引發黑箱爭議,,昨一審宣判教育部敗訴,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等收到判決書再決定後續處理,不影響新課綱上路時程。(資料照,自由時報記者羅沛德攝)
台權會聲明表示,去年1月中、下旬,教育部短短2週完成課綱微調公聽會、審議大會等程序,2月上旬公告,但其中衍伸黑箱決策、委員適任性等爭議,曾去函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要求公開名單、完整會議及投票紀錄,後提起訴願遭駁,依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九條到行政法院控告教育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2日一審宣判教育部敗訴,台權會呼籲政府應盡速完整公開,早日撥開課綱疑雲。
部長吳思華表示,政府依據資訊公開法,有向社會公告的義務,當時考量個人資料保護問題,未來會把所有紀錄詳細整理,將來新課綱審議程序會完備,目前不影響今年上路的課綱調整時程,但判決書尚未送達教育部,未來是否上訴等,仍將與國教院等單位討論,再後續決定方向。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課綱微調案教育部敗訴 台權會籲公開資訊

民報記者唐詩/台北報導
課綱微調案教育部敗訴 台權會籲公開資訊
教育部課綱微調案12日遭判敗訴,國教院推責現任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無會議紀綠」。(民報記者黃謙賢攝)
去(2014)年1月,教育部推動包括歷史、公民等課綱修正,引發軒然大波,遭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教師團體控告不合程序,並被質疑「去台灣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12)日一審判決台權會勝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教育部應拿出更完整的資訊以提供人民監督審查。
台權會也在判決結果出爐後發表聲明,盼教育部放棄上訴。台權會表示肯定法院為確保人民知的權利、實踐民主精神所做的努力,同時呼籲教育部切勿繼續曲解《政府資訊公開法》,應放棄上訴並即刻公開資訊,「國教院也應依本件判決意旨,儘速完整資訊公開,讓我們得以早日撥開課綱案的疑雲」。
儘管一審勝訴,不過有老師在臉書爆料表示,國家教育研究院辯稱,時任台北市教育局長的政大教授湯志民,在主持的課綱微調會議「沒有會議紀錄和資料」;把問題推給主持會議的湯志明。
另一方面,課綱風暴似乎仍在暗處醞釀中。有高中職老師在判決出爐發文提醒,目前正如火如荼規劃中的107新課綱,「將在公民與社會科當中,過分強調中國文化、泛道德發展理論」,「希望教育部和部份學者能知道分寸」。
馬政府執政7年以來數度進行課綱修正,去年1月教育部召開公聽會,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稍後引發台灣教師聯盟、公投護台灣聯盟等多個本土團體至教育部前抗議「黑箱作業」,民眾至教育部抗議,要求教育部撤換身分特殊的課綱總召王曉波及課綱委員謝大寧,並加開公聽會。
民進黨也發表聲明聲援,要求教育部停止調整高中課綱。不過,在12年國教課程審議會進行表決後,仍以多數確定通過經檢核小組修訂的國文及歷史、地理、公民共四科課綱「微調」,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力挺課綱微調,而民進黨執政的台南等六縣市則聲言抵制,台權會則是透過行政訴訟討公道,力阻黑箱課綱。
教育乃百年大計,教育部不可不公開資訊!
台權會對課綱微調案的政府資訊公開部分勝訴聲明
從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到課程綱要的修正,教育政策向來是台灣人最關注的政策之一。去年一月中、下旬,教育部在短短兩週內完成課綱微調公聽會、課程審議會分組會議及審議大會等程序,並在二月上旬完成公告,其間衍生出黑箱決策及決策成員的適任性等爭議,引起大眾矚目。包括學界、高中老師、學生、家長等,皆對此案提出質疑。
當時,台灣人權促進會分別去函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要求政府公開課綱決議的相關資訊,包括審查委員名單、完整的會議記錄以及記名投票單等,希望藉此釐清爭議。然而,教育部與國教院皆拒絕提供完整的訊息,僅提供節略後的會議紀錄,掩飾決策的關鍵過程。台權會爰提出訴願,並且在訴願被駁回後提出行政訴訟。
台權會認為,依照《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九條,人民有權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且課綱調整關乎人民的受教權,是重要的國家政策;政府即便未主動公開,也應在人民申請後提供相關資訊,方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法》的規範意旨。
然而,教育部卻一再聲稱課綱微調決策相關資訊不應公開,必須等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審完後,才公開資訊。這種作法,完全違反《政府資訊公開法》所保障人民民主參與及知的權利。
按照教育部的邏輯,人民無權監督政府決策;這不禁讓人質疑,教育部微調課綱的決策,是否經不起人民檢驗,所以不願公開資訊?
如今一審結果為台權會勝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教育部應拿出更完整的資訊以提供人民監督審查。雖然關於課程審議會記名投票單的關鍵資訊,仍未能依法公開於眾,殊為可惜;但整體而言,台權會對於法院為確保人民知的權利、實踐民主精神所做的努力,仍表示肯定,同時呼籲教育部切勿繼續曲解《政府資訊公開法》,應放棄上訴並即刻公開資訊,國教院也應依本件判決意旨,儘速完整資訊公開,讓我們得以早日撥開課綱案的疑雲,給予關心此案的社會大眾就課綱微調的必要性與正當性有實質討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