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張譽騰:歷史感的窮困

轉載2010/3/27聯合新聞網

兩星期前,台師大戴寶村教授來史博館演講,講題是「馬偕在台灣的宣教、教育與醫 療」。總結時,他提到淡水鎮為感懷馬偕對台灣的貢獻,現已設置「馬偕街」和「馬偕日」,他生前活動的許多地點,如淡水禮拜堂、牛津學堂和滬尾偕醫館等,都 已成為淡水重要文化資產。

學生遊淡水 不知馬偕是誰

每到假日,淡水遊人如織。然而,其中有多少是來看古蹟探索歷史?有多少是來品嘗特色小吃的?戴教授說,他曾在淡水街上,馬偕雕像前不遠,偶遇一位女學生, 她一面吃東西,一面指著雕像,不經意問旁邊同學:「那個黑鬚的雕像是誰?」這位大學生已經在淡水,只差幾步,就可以跟馬偕在淡水的這段歷史聯結在一起了, 終究,還是咫尺天涯。歷史感的闌珊或闕如,應該是她和「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馬偕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吧。

前一陣子去看電影《孔子傳》,仍舊懍然於孔子深厚的歷史感。孔子之世去西周遠矣,在禮壞樂崩、亂臣賊子的春秋時代裡,他一心嚮往的卻是五百年前周公制禮作 樂的盛世。「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直到晚年,眼見理想無法實現,孔子專心於教學著述,才發現往昔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理想已不復現,深 深有所感慨。
歷史感顯現一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以及過去事物對他的意義。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一種歷史感;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 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也是一種歷史感。有歷史感的人會展現一種渴望與古今存在事物總體相互聯結的精神,因此,他必然擁有一個較常人更具力量的內在。

高中不教台灣史了?

[玉山公民記者蘭文里/台北網路綜合報導]

原本教授真理與事實的中學,現在也即將成為政治與意識型態鬥爭的祭品了嗎?知名歷史學者周婉窈女士,於2月8日透過南方電子報,發表一篇題為「新政府撥亂反正?還 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的文章。根據周婉窈女士的表述,在某些具有強烈大中國意識型態的極左派 課綱修訂委員強勢主導下,高中台灣史教育不僅將面臨縮減、成為「兩岸人民友好史」,連中國近代史部分都開始替中國共產黨政權擦脂抹粉。如果此課綱付諸實行,不分藍綠,所有台灣下一代的歷史教育與人文素養將大幅倒退。

閱讀全文:高中不教台灣史了?

 

98課綱擬加重中國史 本土社團抗議

轉載2010/3/28公視新聞網

包括大甲媽的宗教傳統儀式、其實都是台灣特有的歷史文化。而這樣的歷史文化,該不該放在、正要重新修訂的、高中教科書上,而台灣史的比例該有多少?一直是 爭議不斷。今天就有多個本土社團出面表示,他們不滿中國史比例要增加,也反對台灣史、變成中國史的一部分。

修訂中的高中歷史九八課綱,因為中國史、台灣史比例問題,延到民國100年才會上路。包括台灣北社、南社等多個本土社團出面表達不滿,未來歷史課裡,台灣 史、中國史比例可能由1:1改為1:1.5,會擠壓到世界史的比例,還有退休的高中校長也擔心,會因此影響到學生的國際觀。

新竹建功高中退休校長 溫貴琳:我們覺得中國史一冊已經夠多了,因為世界史裡面含有將近一半中國史的成分。這樣剝奪了世界史,對學生世界史事實的了解或是對學生的國際觀會有影 響。

不只比例問題,本土社團還擔心,原來以台灣為主的編書脈絡,也會改變,讓台灣史變成中國史中的一部分。

台灣南社社長 鄭正煜:台灣的歷史主要放在台灣跟中國的關係,他們現在要這樣寫,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但教育部則是再次強調,課綱內容還在討論階段,一切未定案。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 張明文:進度部分目前研修小組還在討論,預計我們進度上希望六月份草案能夠出來,也能夠舉辦公聽會。

教育部希望六月底前能舉辦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讓課綱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但歷史課綱一延再延,爭議不斷,恐怕到了公聽會,還得有一番論戰!
記者 冉瑞雯 莊志成 台北報導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黨國歷史教育大復辟? -- 高中九八歷史課綱爭議

轉載清大學生刊物《基進筆記》

一縷幽靈在台灣歷史教育的上空遊蕩 ──國族主義的幽靈。

今年(2010)二月中,身兼台大歷史系教授、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委員的周婉窈老師,在《南方電子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下簡稱「周文」)的長文。文中自述2009年間於教育部「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內的工作經驗,針對台灣史課綱修訂過程,指出諸多疑似馬政府主導修訂過程的鑿痕,並據此提出「威權時代歷史教育復辟」的隱憂。文章發表後,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貼、轉寄,主流平面、電子媒體也跟進報導。教育部則在輿論關注下,於三月初做出回覆。

本文將重述周文中的質疑,並將重點放在「意識型態與教科書」這個命題上,為讀者整理民國88年以來「台灣史」歷史教科書爭議。同時,我們訪問到古明君、吳介民兩位社會所老師,請他們就社會學角度剖析本次事件背後的社會脈絡。

「周文」的質疑

究竟是什麼樣的爭議,以致輿論譁然?

首先,在修訂課綱程序上,周文指出,其實2009年度的「98課綱歷史課程修訂小組」本身是根本是沒有正當性的。因為98課綱照理已全數審訂完畢,行將實施。其中國文課程經民間團體抗議,因爭議較大而暫時擱置;與此同時,未曾遭到任何質疑的歷史課程卻也因不明原因被「連帶擱置」。接著,在小組成員的構成上,周文提到小組召集人曾向她表示教育部有「指定人選」的要求,最後,十五位委員中共有三名是「部派」人選。而召集人表示,這種「部派人選」的情況,自開始修訂課綱以來,還從來不曾遇過。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高中臺灣史教學散策02


作者:周婉窈(臺大歷史系教授)

原住民傳說三則

        日前得知有高中老師覺得原住民沒什麼好教的,甚至表示不樂意教。我聽了,在吃驚之餘,深感或許我們在原住民知識的普及工作方面做得不夠好。事實上,就現代學術而言,臺灣原住民的調查與研究,從日本統治時期到戰後,從戰後到現在,都沒斷過,而且兩、三代人接力在做,包括日本、臺灣和西方的學者,成果非常豐碩。近年來,很多過去無法輕易入手的書籍、調查報告、照片等,或重新復刻,或整理成書,或翻譯成中文,每次我到專門書店(如南天書局)只能用「目不暇接」來形容。我常想,如果讓我閉關五年,也不過勉強掌握個大概,而閉關不可得,只有長嘆的分。話雖如此,我還是盡量找時間閱讀,更衷心期待學界中有人願意從事史普工作,有系統地介紹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史普」乃係筆者戲創詞,相對於科普,意為普及歷史知識。)

        有關原住民的知識,若加上從明季陳第〈東番記〉開始的漢人記述傳統(清代文獻),以及荷蘭和西班牙文獻中的記載,那麼,真是多到不得了。近年來,原住民各部族也有不少族人投身研究,導入了原住民各自的觀點,大大豐富我們的認識,且能引發漢人的自我反省。舉個最近的例子,三月十日我參加「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原住民族委員會屬下單位,設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內)舉辦的「主題影展暨專題演講」,放映三部影片,其中兩部是泰雅族Pilin Yapu比令‧亞布)拍攝紀錄片《走過千年》(2009)和《祖先的腳步》(2009,首映)。對我而言,那是一個深入學習和省思的珍貴經驗,收穫很大。上述紀錄片《祖先的腳步》很適合放映給高中生和大學生觀賞。[1]         

       在有關原住民的龐大資料中,我選取三則傳說,提供給高中老師當教學素材。我個人沒從事原住民神話或傳說的研究,因此不敢多作分析,只是在每則傳說之後,作點補充,並講點個人看法。這三則傳說輯自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的日本統治時期的調查報告書。如所周知,臺灣總督府在1900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進行漢人傳統社會之慣習的調查;1909年調查會下成立「蕃族科」,進行對臺灣原住民族各種生活習慣的調查,1917年總督府內另外成立「蕃族調查會」,1922年解散。根據這些調查,臺灣總督府出版《蕃族調查報告書》、《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以及《臺灣蕃族慣習研究》三套各八冊,另外還有森丑之助《臺灣蕃族圖譜》二卷[2]《臺灣蕃族誌》第一卷,合計27巨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陸續將《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和《蕃族調查報告書》翻譯成中文,原語之轉寫皆委請適合的原住民人士協助,是高水準的學術編譯,印刷非常講究,圖版精美,不愧為中研院出品。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台灣為主體的教育

(本文轉載自2010.3.20自由時報

◎ 施琪 (師大附中教師)

對於歷史課綱的看法,各方學者教授已經有許多成熟的論述,筆者希望以教學者的立場提出個人的看法。

有些反對九五暫綱的人認為中國歷史五千年,台灣歷史只有四百年,中國歷史應佔更大的比率,否則怎能詳細而確實的教完中國歷史?若以這個邏輯看待問題,那麼世界史是否要佔十倍的比率?可見時間的長短與內容的多寡,並非決定歷史課本比率的關鍵,其關鍵在於以何者為核心主體。

若以台灣為主體,對於其他國家歷史,當以我國與他們的關係,對我國的影響為敘述內容。九五暫綱將台灣史獨立一冊,採詳今略古的敘述,正是以台灣四百年歷史為核心的史觀。至於與國際接軌方面,則從台灣出發,以同心圓的概念,敘述其他各國的史事。以中國為主體則反之。例如就台灣歷史淵源而言,若以台灣為主體,將溯及中國南宋、明、清時代與台灣的關係;若以中國史為主體,則遠溯三國時代,表達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史觀。此外,近代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過去的歷史課本都略而不談,止於國民黨政權播遷來台及其在台諸般作為。九五暫綱將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等放在歷史課本中,讓學生了解近代台灣歷史發展的真相。

政黨輪替,史觀旋即改變,意謂著執政黨國家認同已經改變,這一隻政治黑手鑽進歷史教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文化的滲透裡應外合,將致力於終極統一的工程,因此關心台灣教育、台灣未來的人,讓我們密切關注九九歷史課綱的修改狀況吧。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高中生談「救救高中生」

轉載2010/3/13自由時報

◎ 吳銘峰

看到三月十二日的澄社評論「救救高中生」,談到「九五歷史暫綱」的好處及期待這暫綱能繼續維持下去。

每一本教科書前都有編輯大意,大略敘述此書的大致內容、教學目標和它的依據標準,最後一行總是寫著「本書若有未盡妥善或遺誤之處,敬請 各位教師及先進指正,俾供修訂參考」。若只單為了意識形態之爭,全面更改課綱,所失去的,是先前教授的心血付諸東流,更摧毀了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再 一次成為了政治鬥爭下的白老鼠。

九五暫綱歷史部分,討論最激烈的是應不應該增加中國史的比例。贊成的人所持意見是,中國史有五千年,而台灣 史卻只有四百年,台灣史甚至不應獨立成冊。連橫在撰寫《台灣通史》的動機寫著「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即便台灣史只有四百年,難道我們能抹滅、忽 視數百年來先人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努力?因此我贊同楊教授的論點,建議九八課綱應承襲九五暫綱的精神,結合老師們這幾年在九五課綱教學的經驗,加深加廣 課程內容;不要讓歷史教育,只是淪為政府的傳聲筒。

(作者就讀台中二中)

奴才教科書

轉載2010/3/13自由時報
  ◎ 江春文

台灣民主化二十年來的成果之一,便是韋伯所說的「除魅」過程。 兩蔣時代歷史教科書,灌輸著古中華帝國的唯我獨尊觀點。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式的帝王譜系,潛意識裡則是「家天下」的思想作祟。在號稱民主憲政的中華民 國,這樣的教科書氾濫橫流幾達半個世紀,荼毒廣大學子卻從不自省。強人威權時代的教科書,其目的正在於教育國民成為奴才。
而一九九○年代以 來的民主化,逐漸地一點一滴導正這種缺失。人權與法治的觀念必須進一步生根,族群平等的價值取得主導地位。尤其,認識台灣成為歷史與地理教育的主軸之一, 在在是擺脫威權幽靈的重要進展。兩蔣威權統治最主要的意識形態憑藉,便是強大的中國符號,當「中國」凌駕所有一切對現實與切身議題的認知、當「中國」反客 為主霸佔所有論述的正當性,則全體國民被剝奪了依據自己身體思考的能力,看不見自己的前途與未來,忘了我是誰,最後,只能乖乖把靈魂交出來,任由獨裁者擺 布。

二十年的民主化,台灣人民被施打的麻醉劑漸漸失效,還未完全回神,但慢慢對身體有感覺。「除魅」的過程仍在進行。究竟是要徹底清醒找回 自己,還是再補一劑,再淪落回麻痺的境地,正是目前馬政府執政下台灣人民的處境。

九九課綱草案的最大危害,便在於企圖對仍在半夢半醒中的台 灣人民,強行再補一劑威權時代的麻藥。馬政府代理人聲稱這是「撥亂反正」,意思就是:「不要醒,繼續睡」。課綱除了大幅增加中國古代史的分量,還對近現代 史上下其手,寧可不厭其煩叨敘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民國歷史,也不願細數六十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殘酷暴政;寧願強調兩岸政經關係的發展,也不願面對解放軍武力犯 台的危機。

這是我們需要的歷史教科書嗎?或者,又是麻痺我們對於自身處境認知的毒藥?

(作者為大學教授)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保守與倒退的九九

轉載自2010/3/11自由時報

◎ 史維

前年馬政府上台後,以「仍有爭議」為由將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所 公布的九八課綱擱置,並著手研擬九九課綱。今年春節期間,參與九九課綱研修的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周婉窈教授在《南方電子報》發表長文,揭露九九課綱研修過程 中的諸多不合理現象。隨後台大歷史系楊肅獻教授也在網路上為文暢談之前的高中「九五暫綱」和「九八課綱」的修訂精神與經過,並對九九課綱的精神提出批評。 一時之間,國內輿論為之譁然。

作為長期關心高中歷史教育的人士,筆者認為,相較於九八課綱,九九課綱小組所提甲案是一意孤行的大幅倒退之 舉,值得國人注意,並且應當訴諸輿論,要求重新研議。

從九五暫綱到九八課綱的一貫精神是「略古詳今」與「結構取向」,落實到實際教學上更強 調學習者能夠「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而抽象」,循序漸進地認識人類歷史重大變遷的重要基礎。環顧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政府制訂的歷史教科書課 程標準,也沒有哪個國家教育當局不是根據「略古詳今」的原則制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如台大楊肅獻教授所言,九八課綱小組的共識是「近、現代史與我們生活的 世界最接近,對瞭解我們當代處境最有關連」,它考慮的是「二十一世紀新的台灣公民教育的需要」。

相對而言,就目前可見的「九九課綱(甲案)」來說,我們除了看到若干課綱委員一再強調的「中國民族認同」一點外,基本上看不到其他整體的系統性思維。而在其「說明」欄中呈現的歷史知識也過於陳 舊,和兩蔣威權時代課程標準的近似程度令人咋舌。

另外就課程比重而論,維持兩冊的世界史,事實上更能夠系統地凸顯台灣與中國在近現代世界中 存在的意義與面臨的挑戰。九九課綱若干委員以九八課綱的莫須有「去中國化」污名為由,欲變更原本中國史一冊、世界史兩冊的安排,不僅視野褊狹,也絲毫無益 於國人對於自身處境與當前世界的理解。

筆者相信,高中課綱可以透過自由、開放的討論更臻於理想。歷史不是政治的奴婢,教科書也不該是權力角 逐的戰場。唯有歷史專業受到尊重,歷史教育才能步上正軌。

(作者為大學教授)

澄社評論/救救高中生

轉載自2010/3/12自由時報

◎ 楊肅獻

台灣現行高中歷史課程乃依據「九五歷史暫綱」實施,目前已進入第四年。這個綱要是台灣一群關心高中歷史教育的歷史學者、教育專家與高中教師,經過數年的深入討論、公開聽證後定案,內容十分創新,與先進國家的課綱相較,絕無遜色。

「九五暫綱」的設計基於三大理念:其一、歷史教育的目的應是透過「核心能力」的訓練,培養「歷史思維」,而不是透過史實記誦,進行政治灌輸與道德說教。這本是歷史教育的常識。但台灣長期受升學考試之害,歷史科被教成「背科」,淪為「記誦之學」,不但無助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反成為灌輸官方意識的工具。

其二、歷史教育應協助台灣青年建構一開闊的世界觀,俾適應全球化時代的需要。為此,課綱根據「由近及遠」與「詳今略古」原則安排內容。一方面,學生應先修台灣史,以了解斯土的歷史與文化;其次必修中國史,以熟悉中華文化,因為畢竟那是台灣文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再次是必修一學年世界史,以認識廣大世界的多元文化。

另一方面,過去由於政治敏感,台灣的歷史研究與教學都偏向古代史,而閃避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的近現代史,這不應是歷史研究與教學的常態。「九五暫綱」作了調整,無論台灣史、中國史或世界史,都大幅增加近現代史,至於古代史則只著重對現代生活仍具文化意義的部分。

其三,史學研究日新月異,高中歷史教學須儘量反映新的研究成果。「九五暫綱」無論在架構上、內容上都儘量融合新解釋或觀點。與過去的舊綱相較,這個綱要具創新性,絕對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九五暫綱」是一個兼容並蓄,創新多元,符合台灣高中教學需要的課綱。但這個課綱自編訂伊始,就不斷遭到一批保守基本教義派的污名化。馬政府上台後,他們更透過政治操作,把「九八課綱」(由「九五暫綱」修訂而成) 逕行擱置,意圖強行通過一符合其意識形態的課綱。

這批基本教義派自稱要「撥亂反正」,實則完全違反正常的學術原則,其主張更背離台灣社會文化的現實。新課綱仍在修訂之中,期盼社會大眾共同來關心,以確保我們的高中生有一個健康的歷史教育。

(作者為台大歷史系教授)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那曾錯過的臺灣史教育



作者:胡雲薇(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大學畢業以來,每與任教中學的朋友見面,總是聽聞歷史教學困難,課本跟以前差異甚大,過往所學無法援引應用。過了幾年,碩士班同學也於高中執鞭,抱怨臺灣史比重增加,對於只熟悉中國「某些」斷代史的他,著實棘手。那時聽聞這番話的我雖不置可否,內心卻隱約感到不舒服,可惜當時未能深究。從小接受統編本的歷史教育,又選擇研究中國史,那時的我對臺灣議題著實有著其鈍無比的神經。那時的違和感,現在幡然了悟,那就是——「何以臺灣人,卻不知臺灣事?」的奇怪感受。

大學時期雖學歷史,但除了基礎臺灣史之外,對臺灣歷史幾乎一無所知。現在的我想不起來,為何當初不多上點臺灣史領域的課呢?也許是興致索然,更多卻可能來自於無知,因為從小到大讀的都是中國史,中國朝代順序表儼然較臺灣歷任日本總督來得熟悉。所以,研究所生涯也毫不猶豫選擇研究中國史,四年之中幾乎不曾再接觸臺灣史,若非考博士班還需讀點來應付,想來當時的我根本不會主動想去認識它。在博士班階段,因緣際會,擔任歷史領域臺灣史課程的助理,由於必須帶領學生討論,才開始用心想要認識臺灣史。短短一年的助理資歷,又是開給外系的基礎課程,絕對談不上對臺灣史有深入的理解,只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了。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高中臺灣史教學散策


作者:周婉窈(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2009年度委員) 

◆緣起
        二月九日深夜我在《南方電子報》發表長文〈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沒想到迅速引起回響,引發網路熱烈的討論。第二天電子報編輯轉傳來Ptt2 8Alopiota(龐羅洛)所做的「甲、丙案臺灣史重點整理」,我仔細閱讀前言、表格,以及總語,即使我自己參與這個小組會議,對甲案臺灣史很熟悉,但看到醒目的紅色標示,還是感到怵目驚心。很感謝lopiota的費心整理。甲案單元一說明2-1寫道:「中國海盜來臺與顏思齊、鄭芝龍在臺的經營……」云云,沒逃過lopiota的銳眼,對於列出歷史懸案的「顏思齊開臺」,顯然不以為然。顏思齊的問題,也是今天我興起寫「高中臺灣史教學散策」的原因之一(詳下)。

        拙文刊出後,我收到許多回饋的意見,包括許多高中老師不熟悉臺灣史,有學上的實際困難,甚至還有老師表明不願意教原住民的歷史。為了98課綱的事,我曾臺大同仁楊肅獻老師長談,楊老師提醒我,由於許多高中歷史老師在求學過程中沒讀過臺灣史,突然要教當然不容易,他建議臺灣史學界應該多協助高中老師的臺灣史教學。我聽後,心有戚戚焉,想起前不久在部落格看到網友整理的7298課綱的簡明課程安排:[1]
72 課綱
必修,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中國史;高二下:近代世界史。
選修,高三上:中國文化史;高三下:世界文化史。
88 課綱
必修,高一上、高一下:中國史;
必選,高二上、高二下:世界史;
選修,高三上:中國文化史;高三下:世界文化史。
95 課綱與98 課綱98 尚未定案
必修,高一上:臺灣史;高一下:中國史;高二上、高二下:世界史;
選修,高三上、高三下:專題。
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多數高中老師讀的歷史課本應是72課綱或其前的版本,是統編本,使用一綱多本的88課綱,恐怕還是少數。就算88課綱,也只有四章是臺灣史。現在不少高中老師是碩士畢業,如果讀研究所時沒選擇臺灣史領域,對臺灣史可能欠缺系統性認識,遑論熟悉感和親近感了。

        那麼,臺灣史研究者是否可以盡點力量呢?雖然98歷史課綱前途未卜,我們還是可以拿丙案臺灣史為底,試著提供一些訊息。就算將來課綱雜入奇怪的條目,高中老師也可以當成訓練歷史思惟的課題來教,讓負面的東西轉成正面的教育。於是,我想到從課綱的「說明」選幾個條目試著寫寫看。為了不給自己太大壓力,我將以比較容易入手的寫起,沒有既定的順序;或許可以積少成多,或許最後無以為繼也說不定。總題取名「散策」,自己給的意思是「不成系統地獻點小策」。「散策」在日文漢字的用法裡,指「散步」、「漫步」,請讀者把她當成我們一起隨意走走,走在一條歷史花園的小徑中,探索她的柳暗花明,她的美好和趣味。

        臺灣史是我的研究領域,但是,在這裡我必須坦白承認,我的認識很有限,每天都在加強相關知識。我只能說,就盡我所能吧。我先「潦下去」,說不定有同仁願意分擔這個工作,大家一起來寫這個專欄。「散策」以綜合研究成果和提供教學訊息為主,不是論文發表,若有不周全之處,請讀者寬諒。98課綱如何修訂?是否離譜?作為歷史學界的成員,我們必須持續關心,但在這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做些建設性的工作,方才不負同學架設這個部落格的美意。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吳清基心繫教育 台灣史課程不縮水


轉載2010.03.03聯合晚報

北社、南社和台教會十多名教授昨天拜會吳清基,質疑高中台灣史課程縮水,「不愛台灣」,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表示,認識台灣歷史、地理和母語教育,是他擔任中教司任內開始推動,「愛台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我更愛台灣。」他保證台灣史課程不會縮水,高中歷史新課綱預計明年(100學年度)開始實施。

綠營質疑馬政府搞「皇民政策」,台灣史可能變相為「兩岸友好關係史」,吳清基反駁「胡說!」他指出,「認識台灣」課程是郭為藩擔任教育部長、他當中教司長時開始推動,當年他推台灣史和母語課程時,引起海外華僑抗議,陳立夫先生還寫信給高層要求撤換他。

吳清基說,「台灣史」仍維持一冊,已委託高中歷史學科中心、中山女高建立台灣史學者專家資料庫、蒐集台灣史補充教材、設立台灣史網站專區,也會培訓歷史種子教師,舉辦全國教師進修、台灣史教學學術研討會。

他強調,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要尊重專業與學術,也會舉辦公聽會,行政和政治都不應干擾,他希望課綱今年暑假定案,明年度(1008)開始實施,今年讀國二學生升高中後適用。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高中歷史教科書95暫綱內容(現行)

(編按:95暫綱歷史科的設計為,高一、高二是自然組和社會組都是必修,四學期分別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世界史;分占1:1:2學期。高三社會組是必修,自然組則是選修,二學期都是歷史專題。

95暫綱於2006年9月開始實施、到現在才第四屆,2009年夏天,才有第一批使用95課綱教科書的高中生畢業,真正讀到臺灣史是以一個學期為完整單位來教的高中生,也不過才四屆;在這之前的高中教科書是採行88課綱,臺灣史放在中國史中教,占四章(全部共十九章);更早的則是國立編譯館版本,台灣史幾乎沒有完整的章節,而是以段落的形式出現。)
95高中歷史課程暫行綱要

(資料來源: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資訊網

高中歷史教科書98綱要內容(教育部擱置)


(編按:這份綱要承襲95暫綱,歷史課在高一、高二是自然組和社會組都必修的,四學期分別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世界史;分占1:1:2學期。高三社會組是必修,自然組則是選修,二學期都是歷史專題。

綱要的形成,是2004年由周樑楷教授擔任九八課綱歷史科召集人,歷經編輯小組討論、召開全國公聽會後訂定,教育部已於2008年1月24日發布,原訂自98學年度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但在新政府上台後,2008年10月教育部長裁決「擱置再議」,因而才衍生出後來2009年重新籌組、修訂98課綱的「研商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

‧歷史科

本次修訂主要特色
95課綱不同處
高一、高二之台灣歷史、中國歷史及世界史都採「略古詳今」、「影響深遠」、「文化遺產」、「結構取向」及「教學需求」之原則。高三之歷史專題強調從今日之台灣觀看東亞(含中國大陸)、亞太及世界史上的重要問題。
修訂課綱為配合教學時數,充分尊重中學教師意見,課綱予以精簡。例如,中國史新課綱共有十三週的課量,預留三週為「建議的單元」,供任課教師更有自主權。中國史中與世界史有不同看法之內容,移置在第三、四冊「世界史」,如此可建構更完善的世界史觀。例如,近世儒家思想與東亞世界的關係,又如,佛教的傳播及影響與世界的關係。另外,高三歷史專題的選擇都以台灣、中國以及當代世界之問題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