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

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台北場

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記錄、整理:「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工作小組
編按:教育部陸續在北中南辦理「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小編也參與了台北場,在現場統獨團體砲聲隆隆中,聽到好幾位老師針對課綱提出語重心長的建議,到底我們要教什麼東西給學生、歷史教學時間已經不夠、新課綱知識點卻仍增加、考試引導教學、文化史有關中國史的內容多所重複,會後媒體報導篇幅有限,許多老師的寶貴意見沒有呈現。
      小編特地將在台北場聽到的第一線歷史老師對於課綱的意見全數整理在此,若有缺漏或錯誤處,歡迎文章中發言的各位老師指正補充,也歡迎其他高中歷史老師們在此表達想法,926花蓮場公聽會也請大家能多多前往關心。

登記發言
‧湖口高中陳文科老師 
聽到前面前輩講的話,我個人覺得,其實我們不要把政治的立場帶到學術圈,政治跟文化應該是有區隔。無論如何,台灣人其實還是華人,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中華文化。

在課綱中國史的部分,我們高中老師有些看法,整個中國史的部分從周代到清治(?聽不清楚),他的政治史都被拿掉了,而是以制度、經濟為主,這是矯枉過正,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以前國編版政治史比較多,但其實還是有社會經濟、社會文化部分。從84課綱後,整個矯枉過正,政治史都被拿掉,實際上,我們發現社會經濟的演變,還是受到政治演變的影響、各方面互相有關係。現在我們歷史界認為說,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這四大領域是整體的歷史觀念,所以,不該過度的矯枉過正。

而且,我們發現,很多部分課綱沒講、課本沒寫,可是考試還是會考出來,針對這樣的情況,重要的歷史事件跟人物應該還是要教。因為,第一線老師會發現學生有很多問題,以為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好像學生都知道,但事實上學生都不知道,曾經有學生問我:「關公跟劉備是不是同一個人?」,我聽到都快昏倒,一個姓關、一個姓劉怎會是同一個人,還有人不知道三國是哪三國?課本有教的,學生都不一定會,更何況是課本沒有教的部分?

世界史的方面,東南亞的歷史蠻重要的,以前84課綱有,但現在沒有了,東南亞離我們很近,東南亞史應該再加強。

‧延平高中歷史科陳淑媛老師
我以第一線的老師,針對課綱提出四個問題。

台灣史的部分:13頁提到日治時期,當中的說明1-2「說明日本的高壓與警察制度,引來不少武裝抗日活動」,可是翻到142-1,「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台灣的政治變遷,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仔細看這些文字敘述,會發現抗日的是「志士」,那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這些受難者是什麼呢?是否在這兩部分的輕重上是有些不同的?

中國史的部分:剛剛有老師提到政治史被拿掉,但現在課綱幾乎國編版的內容都放回來了。就我在教學上會遇到的很大問題是,如課綱15頁春秋戰國時代2-2,「簡述『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及重要學派....的思想主張」、下面「簡述自西周以來的『天下秩序』觀」,或者是16頁可看到「簡略」,可是在教學上我沒辦法「簡略」,有就是要講。另外,這些在選修裡面也有、是重疊的,是否該考慮到底應該放在哪裡?挑一個地方放。我們沒辦法簡略,因為要考試,如果要仔細上,那我們上不完,事實上超過一冊。實際的教學現場是這樣,「簡述」,坦白說是行不通的。

另外,「中共」、「中國」的文字敘述上不是很一致,如20頁,中共建立的部分,大部分文字會寫中共,「迫使中共採取強制節育政策」,但翻到21頁,「鄧小平讓中國參與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世界經濟體系」,坦白說,中共會覺得你稱它「中共」是一種侮辱,是否教科書在這部分用字應該一致。

世界史的部分:課綱裡的東亞文化圈其實是中國文化圈,中國文化史的部分太重了,東南亞史不見了,還有台灣文化史也不見了。

桃園高中歷史科楊欣玲老師

我們學校科內老師從網路上得到課綱內容,有做了一些討論。在教學現場,比較會造成困擾在三年級的部分有兩點。

第一點:過去,三年級已經具備了歷史知識,是採取專題式或主題式的討論,比如說中國的科學、藝術家的討論,但現在課綱是以時序的教學方式,這跟一、二年級重疊性很高,是以「時序」的觀念去談,而不是延伸討論,也回應前面老師所講的,感覺上,一、二、三年級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重疊性還蠻高的。

第二點:這次的內容是歷史,都沒有談到任何史學方法或現在新的史學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新的史學方法,應該要讓有興趣文史、法商的同學知道。

市立松山家商(綜合高中)歷史教師林虹妤
我有四點想提出來請教。

第一點,在歷史教學現場,我發現台灣史的第一冊第一單元,在討論考古與原住民的部分,跟國中的重疊性是有的。如果可以在考古的部分,加上研究方法,有別於國中的教學,會不會比較好?

第二節原住民的部分,現在原住民有十四族,包括還有未正名的,台灣有很多原住民族。以我們在台北教學遇到,有很多原住民的學生,他們對於我族的族群意識是很薄弱,是否能在原住民族部分多做一些敘述跟介紹,藉由孩子對我族文化的認識、能有更深的認同。在現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觀光越來越熱絡的過程中,可以在高中歷史教育第一章能多所描述與介紹,不管是在史前文化,或者是在原住民族這部分,是值得再加深、加廣。這對很多孩子,也許未來上了大學念的不是相關科系,但日後他從事相關工作能有多所認識。

我們台灣史牽涉到與明朝相關的通常是用年號,是否能再加上皇帝的諡號?這樣方便學生日後學習中國史時能有所連結。

另外,在東南亞史或朝鮮的部分,可以在重點部分多做一些說明。(發言時間到,另以書面資料補充)

‧壽山高中王偲宇老師
【第一次發言】
我是線上高中歷史老師,提出幾個課綱可以討論的地方。

第一個,之前95課綱的高三部分是用專題的方式,但現在調整成所謂文化史的方式,我覺得好像還不錯的部分。上冊是分成亞洲部分,東亞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台灣離韓國、日本非常近,像現在韓國很多歌曲、電視劇,或日本的日劇,甚至韓國提出豆漿是他們發明的,因為媒體的不正當報導,使得學生有錯誤的認知。我覺得這部份是可以跟學生教。

第二部分是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剛剛前面有老師提到東南亞史的部分,課綱委員提到會放到高二教。應該要更深層去認識東南亞文化,因為很多國人會去東南亞玩,是否能把印度跟東南亞放在一起教?他們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近的。

另外,中國史跟世界史,在高一、高二調整成1.51.5冊,中國史有六個單元、世界史也有六個單元,是否能請委員說明中國史跟世界史是在哪個地方切割?這樣我們比較好了解。

另外,高三下提到歐洲文化圈、非洲文化、中南美洲文化,歐洲文化圈第四主題第五點當代思潮提到美國精神,美國精神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那第六單位中南美洲文化為何不是如此?

第五單元提到黑人文化,課綱在這部分只有簡略說明,我不清楚是否之後到各家出版社撰寫教科書的時候,是否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像現在95課綱高三部分就出現各家出版社認知不一的情形。

18頁中國史,第三點的第四小點「海洋發展」,這標題是否能再說明清楚些?感覺有些抽象。另外,在18頁的第四主題第二單元「中華民國的建立」,跟第五單元的辛亥革命有些雷同部分,是否這邊可以調整一下?

‧聖心高中歷史科宋文惠老師
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很純粹歷史老師交換意見的場合,來了之後嚇一跳,發現有這麼多人來自不同地方,我以一個在線上歷史老師對課綱有些話要說,因為歷史課綱最近被政治弄到非常的,希望可以還給我們歷史一個專業。

我們應該教給小孩的是「文化中華、政治台灣」或「政治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要一百年了,如果我們不要這個,那明年要怎麼慶祝?

我們在聖心高一的台灣史教學,我們讓學生做口述史,讓他們回去找阿公阿嬤的歷史,有的阿公阿嬤是外省來的、有的阿公阿嬤是台灣來的,我覺得我們小孩都可以接受,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在這邊吵的非常激烈。我們小孩可以看「大江大海」,也可以看「海角七號」,我覺得我們小孩沒有這些問題,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要退一步看看,到底我們要給我們小孩什麼東西?

周杰倫寫的「青花瓷」是台灣創造出來的,可是如果沒有國文老師、歷史老師教、會有這些東西嗎?還有九把刀寫的《少林寺第八銅人》,都是台灣創造出來的。中華文化可以是涵養,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歷史解釋權丟掉了,像最近大陸在討論抗戰八年,他們說都是國民黨打的,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國民黨員,知道國民黨死了多少人。也許有些台灣人會說「那又關我什麼事」,但那些人犧牲、又該怎麼說?這些東西是不是應該還給我們小孩,讓他們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事,以免以後他長大了,我們不知道歷史怎麼教。

為什麼不能把真正的真實教給小孩?二二八也可以、白色恐怖也可以,國共內戰也可以,讓我們的小孩在多元文化訓練下,他們應該有這樣的能力去判斷。請大人不要太擔心,我覺得我們大人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太過擔心,覺得小孩都不會。我也會講台灣話、誰不會講台灣話,可是現在變成「會講台灣話、才是台灣人」,這樣好像也不對。現在很多人出來都要先講自己是台灣人、客家人、什麼什麼人,我覺得好像沒必要。

東南亞史我覺得太少,因為我們有太多外籍新娘、外勞、外傭看護,他們都來自東南亞,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

還有歷史的人跟故事太少了,我們的小孩到高中才接觸到歷史,他們都不是歷史系的孩子,能不能讓我們的歷史多元、有趣,多一點人讓他們做典範,沒有典範,然後我們才說他們都去看「艋舺」。其實這都是我們的錯。

‧六和高中吳志豪老師
【第一次發言】
我想說的是,我有幾個建議。

第一個,我覺得課綱應該減掉三分之一,所有的內容都要減掉三分之一。為什麼要減,我等下說明。如果大家會吵鬧的話,就六年抽一次吧!到底是哪個地方要減,就用抽的比較公平,這樣大家都可以抽到。

第二個,希望可以給老師多一些時間。我教學六年,發現一件事情,我根本不可能跟學生討論任何問題,因為我必須要讓學生考上大學,所以,我必須要告訴他們,哪個地方會考、哪個地方不會考,不會考的地方請他們回家自己看,會考的地方同學要多看。基本上,台灣史前的部分,我是盡量叫學生略過就好,台灣的日治時期、最近的文學、經濟,我會叫學生多看點吧,因為它考試的機會最多。

再來,我覺得我們需要確定一下考試的重點,因為課綱跟考試其實是息息相關的。現在學測只有24題,但問題是,當學生教了、花那麼多時間後,去寫那24題挫折感很重,到底是我們的問題?還是課綱的問題?還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我覺得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現在我要解釋,為什麼要減掉三分之一的內容。第一個,現在學生考學測要考十科,歷史佔裡面的分量是非常、非常的少,少到不能再少。第二個,他們一天只有七堂課,照教育部的規定,不過現在全台灣沒有哪個學校按照這個邏輯在尊重
,一個禮拜有五天35堂課,但國英數佔了一半以上的課,基本上歷史我們能夠教給他們什麼呢?

再來,我們這個環境,把孩子從「喜歡歷史」逼到「討厭歷史」,從國中的時候,盡量把他們逼逼逼、逼到討厭歷史之後,我們終於成功了。的確,我們成功了,因為我們的指考歷史平均只有50分,代表全台灣有一半的同學,考歷史科是不及格的。

我覺得我們應該去思考這些問題。

現場發言
‧新竹高中黃大展老師

我其實昨天看到課綱的時候有點難過,覺得有點詭異,為什麼好多內容跟我高中時讀得好像、好像、好像,這個部分要先講的是,到底我們要我們學生學什麼?

剛剛有老師說,我們要讓學生面對的是未來的世界、而不是現在、不是我們求學時候的世界,那我們給他們的東西,是我們求學時候的東西,那這個課綱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各位有很大的誤解,講說一學期教不完、中國史變成兩冊,但內容不是原來的一冊,而是變成1.5冊至2冊,這份新的課綱跟95課綱比較起來,中國史的知識點至少增加30%,以前在現有的時數都教不完、我們還把它增加30%,那可能明年大家的意見還是教不完,把中國史變成六冊,還是教不完。

課綱有提到「略古詳今」是原則,但我看到的是「詳古詳今」,要強調整體史,要強調政治、經濟,那中國史哪部分對學生、對老師是有意義的?我記得95課綱後面有提到,什麼是影響深遠的,什麼是結構形象,而不是把所有知識都塞給學生,拜託學生學這些。剛剛六和高中的老師說,應該刪除三分之一,我還蠻贊同的,到底我們要教學生什麼?大家對歷史重視很好,對歷史教育、對歷史知識重視,但我們應該先釐清到底我們要教什麼東西給學生?

另外一部分,世界史在高一、高二的部分變成1.5冊,可是本來在95課綱是一冊的範圍、到法國大革命之前,但現在變成了半冊,知識點並沒有減少,為難現場高中老師的是什麼呢?要大家隨便就好嗎?

世界史文明現在總共安排四個單元,要四週教,之前的狀況是要教大概兩個月,現在變成四週教,一個禮拜要把四大古文明結束。我覺得基本上,這個課綱讓人看了蠻難過、很生氣。

最後,在場很多老師不能來,我建議課綱委員可以透過學科中心蒐集老師的意見,請老師們再把意見回給你們,而不是現場參與的人的意見而已。

‧成功高中歷史科劉先雲老師
聽了這麼多先進的意見,其實大家該講的都講了。

我代表我們科內老師,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說句老實話,如果歷史要這樣子教,一個課綱細目這樣子教,真的很無聊,真的不是只有無聊可以形容,而且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

剛剛桃園高中的老師提到史學方法,我認為這是教高中歷史可以加入的,不要說他一定要到大學,因為在任何科學方法當中,高中就在教物理的方法,為何我們不行?我們可以教學生方法,可以教他們歷史客觀、而不只是工具,為什麼我們不做?為什麼要讓歷史變成,別人認為我們寫的就是對的,「認為寫的就是對的」這個本來就是錯誤的觀念,史學方法也已經糾正過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教史學方法?

第二個,饒了我們吧!知識點太多了,如果我們今天要把這些東西都教給學生,只是因為中國史教不完,所以延長時間。我們有沒有問過,學生要學什麼?如果學生要學什麼,有沒有問過學生,要不要學歷史?這是很沈痛的問題。如果只是因為時間的關係,知識點太多塞不進這些時間,那我們有沒有問過學生他們要什麼?

第三個,我認為原來的專題可以討論,如果原來的專題太難,比如醫學、道教、茶,學生無須深入沒有錯,專題選擇可以討論,但刪除是錯誤、是退步,即使過去國編版也是用專題。

我們學校有位德國來的交換學生,學生對他舉著納粹的手勢,這在我們看起來是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國際形象,我們的學生在課本裡學了納粹,但我們有沒有教他們尊重?我們有沒有辦法教他們這個?
  
中山女高邱永春老師
剛剛提到中國史為什麼會增加,主要是因為學科中心對全國高中老師進行問卷調查,老師們反應中國史的份量太多、教不完,這是有經過調查。

第二個,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課綱內容要不要各刪三分之一?以教學現場來講,課綱或課本寫得太簡略,但要講的東西是一樣,空隙的部分老師們要在課堂上填補會更累,如果課本寫得很清楚,學生可以自己讀,老師只要去帶大架構、大的觀念。課綱寫清楚是好的,不是多跟少的問題,像香港學生沒有教科書,他們直接讀《國史大綱》、王曾才的《世界現代史》(?)。寫清楚是比較好讀,寫少呢,老師則必須去彌補。

第三個,針對課綱的一些問題請教各位。16頁隋唐、魏晉南北朝提到「水車的發明」,以前我們在寫教科書時,審查委員就已經刁難過很多次,「水車」是翻車、不是龍骨踏車,是東漢時候發明,因為部編版寫成是曹魏馬鈞發明,但實際上曹魏馬鈞是改良。這個可能是正確性的問題,請大家考量一下。

17頁,北亞民族的興起,日本人、德國人的理論稱為征服王朝,征服王朝侵略中國,是騎馬民族侵略了農業民族,雖然現在名詞換了,變成遼、金、元、清,中間把明朝降掉了,變成放到後面來講,時序上不太順。

18頁提到「從鄭和遠航到實施海禁的轉折」,但事實上,鄭和下西洋時中國還是海禁,鄭和下西洋是朝貢貿易、不是解除海禁,這部分請大家再討論一下。

‧壽山高中王偲宇老師
【第二次發言】
什麼是歷史?history,裡面有故事的成分,有幾位老師提出想法我覺得不錯。

高三的部分,新課綱為什麼要把專題廢掉?是否可以調整成一個學期講文化圈,保留一個學期來探討專題。之前課綱召集人周樑楷老師跟我提過,會編專題是因為高三不知道要編什麼,他覺得不該有課綱這樣的東西,但擔心高三老師無所適從,所以編了這幾個主題,他有跟我講編這幾個主題的前因後果,礙於今天時間有限,就不在這邊說。

另外,剛有些老師提到時數的問題,歷史科時數少不能光靠我們這些老師在這邊自怨自艾嘆氣,每次我們歷史科在跟其他科搶時數時,委員、教授都比較沒有什麼參與感,我覺得應該從這邊做起。既然如果時數已經固定了,那就不是在這邊爭論時數為什麼這麼少。

還有老師提到學生不喜歡歷史,可是我教的學生都很喜歡歷史,我都用故事講給他們聽,我今天來這個公聽會、我是很支持課綱,現在的課綱有七個版本,可是我都只照課綱去講,講有趣的東西。

剛有老師說大考歷史成績低,可是想想看那數學、物理呢?他們學了三年,平均分數只有2030幾分,是不是高中物理老師的失敗?剛剛有老師提到我們沒有去問學生要學什麼課綱,那其他科物理、數學是不是也要去問學生?我覺得今天在上面的委員、教授都學有專精,還是要尊重專業,而不是要去問學生,畢竟他們這年齡層不是很清楚。

另外,剛剛有老師提到專題有些不必要,要設計成點狀還是時間的脈絡?還是要像其他國家的高中、大學的歷史教學?有些老師是身處台北市明星高中,可是我在桃園的壽山高中,有些老師則在比較偏遠地區的高中,我覺得這中間會有落差,不能只是站在台北看歷史教學,而是要站在全台灣來看,有些窮鄉僻壤地區的高中生也許吸收力不是那麼多。

‧六和高中吳志豪老師
【第二次發言】
我想了解的是,不知道台上的委員是否知道一件事?學生是需要考試的,他們考試的時間不可能在其他時間,只有在老師的上課時間!當學生寫完考卷,我們要花掉20分鐘,改完考卷又要花掉10分鐘,有些學生會寫錯,我們必須去解釋又花掉20分鐘,一堂課就沒了。一個單元考一次,16週就變成八週。其實我們真正上課的時間只有八週。不知道委員知不知道這件事?我們必須要考試!

如果不用考試,坦白說,我可以把這些課程教完,但他們要考試,包括還有段考、學測考、還有學校的一些活動。我很誠懇跟委員說,課綱很漂亮,因為課綱裡面我覺得都要教,如果沒教,會讓學生對歷史的空間感、時間感有所錯亂。為什麼會從秦漢跳到三國?隋唐之後是什麼?

我不是北部的老師,我不是台北市的老師,也許台北市的小孩子真的比較聰明吧!很多小孩子對歷史不是不喜歡,而是為什麼整天都在背東西,一直背、一直背,背到最後,蔣渭水跟蔣中正是不是同一個人?我們無法用三分鐘去描述蔣中正是怎樣的人、無法用三分鐘去描述蔣渭水是怎樣的人,只能跟他說,蔣中正在1949年來到台灣,蔣渭水跟林獻堂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你們只要背出來就好,他是哪裡人?他是宜蘭人、不要寫錯喔!他不是台中人,他也不是新台灣文學之父。變成我們只要跟學生講,你只要記住這個名詞是什麼,有時間喜歡再去讀,可是,又有多少學生有時間去讀?因為他們被十科塞滿了。

※延伸閱讀:
  98高中歷史課綱草案
  http://98history.blogspot.com/2010/09/98.html

5 則留言:

  1. 版主你好,我是台灣好生活報總編關魚。

    上次有敝報協力編輯收取了本站「一位高中歷史老師對新課綱草案的看法」的網摘,今天看到這篇高中老師的發言整理記錄,覺得其中呈現的多元觀點很可貴,所以再網摘到好生活報的特別推薦單元了: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0923/2643

    謝謝「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工作小組的辛勤整理。

    回覆刪除
  2. 關魚,您好!

    感謝貴報持續關注本站,
    謝謝將此文網摘,讓更多讀者讀到高中老師的心聲。

    回覆刪除
  3. 敬邀出席:當台灣民主遇見歷史課綱
     時間: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13:30~16:30
     地點:台北教育大學視聽館4樓,F408階梯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
     主辦單位: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台灣法學會
    *email聯絡:tdw2012@gmail.com.tw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http://www.twdem.org/
    周婉窈(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周志宏(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所長)
    楊肅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林桂玲(竹北高中教師)
    祝平次(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回覆刪除
  4. 第一句:我們不要把政治的立場帶到學術圈,政治跟文化應該是有區隔。無論如何,台灣人其實還是華人,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中華文化。
    就有很大的問題

    回覆刪除

歡迎大家迴響暢談;請相互尊重,勿攻擊、謾罵。回應時請至少選擇「名稱/網址」身份(可只填寫名稱、網址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