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顯示具有 98課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98課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轉載趙士弘先生教育部會場發言逐字稿(附我的背景說明)[文長,抱歉] (周婉窈)

這篇趙士弘先生在教育部前庭的發言逐字稿,非常值得一讀。
轉載自 Chavy Pong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avy.pong),感謝ChavyPong小姐慨然同意轉載。

以下為原文:
【師大歷史碩士生 教育部現場發言逐字稿】
2015/08/03 18:10 
媒體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我畢業了,出來工作了,我不是學生,我叫趙士弘,我為我以下的言論負責
 
我今天會來這邊發表意見,我其實不常來,今天看到吳思華部長先生,他下午發表了有兩點,讓我現在到這邊發表言論
 
第一點,他(教育部長)說:「還有很多歷史學者,沒有出來表態,你們這些過去聯署反微調課綱的139位學者不算什麼,還有更多沉默的多數,支持他的微調課綱」,那我針對這一點,我要提出一些說明。
 
第二個,他(教育部長)說:「我們這個微調課綱完全是合法,是公平理性的溝通,他的微調課綱是經過理性的討論以後,做出來的成果」,關於這點我也要一併提出一個說明。
 
我要提出的說明是,我是身為一個歷史系的,我要在這邊講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的黑箱微調課綱,這樣的情事發生。
 
是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2013年,2013年發生什麼事呢?
 
那一年就是101課綱的結果公布,我的指導老師、我的指導教授,叫做廖隆盛老師,他是參與101課綱的,我沒有參與,我只是聽我老師說了一部份的情勢,那我在師大也認識了幾位參與課綱的老師,所以我知道一些。
 
可能過去、因為當時洪仲丘事件,所以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新聞,我要說的是,101課綱在2013年公布以後,第一個反對101課綱的是一些台灣史學者,因為101是很多比較偏國民黨的學者跟少數的台灣史學者,比如說…老師們他們討論出來,妥協後的結果
 
那這個第一個不滿的當然是台灣史學者,這個我們就不用提了,第二的不滿101課綱的,各位你們想不到 你們猜猜看是誰?有沒有人知道? 其實有上過新聞,但是沒有人注意到,他的辦公室就在這邊..(手指對面處),他就是馬英九先生。
 
(問:你覺得他不滿意的點是課綱不夠統嗎?)
 
他在國民黨的中常會說,101課綱,是違法違憲,他(馬總統)很不滿,所以呢,他有持續動員,有意要再動員、再修一次課綱,所以他造成了課綱微調。
 
那時候課綱召集人是誰呢?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先生,他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他在2013年7月20號,找了自由時報的記者,曾韋禎先生,發表了一個他的看法。
 
我這邊念一下,當時,黃克武先生的看法,這是新聞稿:
「(101)課綱用日本統治時期,是經過多少爭論後達成的最大共識,總統馬英九和教育部要硬推,社會又要付出極大的成本。『教科書審定不應該成為特定意識形態的工具。』如果要用政治力干預,乾脆廢除教科書審定制度,馬英九和教育部官員要負起責任!」
好!這是2013年,這句話不知道各位到現在覺得怎麼樣?…….
這是第一點。
 
那一篇我擔心記者亂寫,因為自由時報有自由時報的立場,那我那一天7月20號,我問,剛好就是我一個同學生日,我同學知道黃克武先生,那天婚禮,我就坐在黃克武先生旁邊,我當場親口問黃克武老師,這個報紙,你的意見到底是怎麼樣?
 
他(黃克武)說:「今天不管他們怎麼協調,他們這些學者怎麼理性的溝通,做出來的結果,馬英九竟然一竿子打翻,完全不重視學者的專業、理性的對話」然後呢,他說,那就乾脆廢除審定制度啊!所以呢,今天才會有微調事件的發生。
 
所以,我要回頭過來問吳思華部長,過去學生有沒有理性的溝通?過去學者有沒有用合法的程序去討論過?結果你自己國民黨在幹什麼?你們自己打翻了,結果回過來說,你們這些學生不是理性的!這樣對嗎?
 
吳思華先生,你自己不看檔案,不了解歷史,連這麼近、兩年前的歷史,你自己都不去看,你還跟我說,你們是對的,你還說你們這樣是做正常的教育,(洪秀柱)總統候選人還說這個,你們微調課綱是…的,你們好意思說嗎?白紙黑字都寫在上面,請你們自己看清楚! 到底是… 以上是我的發表言論,謝謝 (..鼓掌..)
 
然後我現在今天還要再點名一件事情,吳思華先生今天不是說,很多都是少數沉默的嗎?
 
我要必須說大家都沒有注意到一個人,一個人他應該站出來!誰呢?
 
現在的國史館館長呂芳上先生,為什麼?今天我是做一個師大的學生,我現在點名呂芳上先生,我是在倫理上,我是冒犯大不諱,但是我勇敢地要提出來這一點!為什麼?
 
呂芳上先生是101課綱的課程委員,他有參加過101課綱的編修,後來微調小組,各位在報紙上可能有看過,呂芳上先生被圈為課綱微調小組的成員之一,他12次,都沒有去開會,微調小組開了12次會,他通通沒有去開會,他迴避掉!
 
今天,我想請呂芳上先生、呂芳上老師,我還尊敬您是老師,因為您在中華民國史的研究上非常有突出的貢獻,你那麼了解中華民國史,你年輕的時候受到國民黨的教育,你是最了解國民黨歷史的人,你今天要不要站出來?對微調課綱這件事說句話,你應該是用迴避的方式嗎?
 
今天,就你的對中華民國史的學術專業、國民黨史的學術專業,
這個微調課綱到底合不合學術的標準?他的程序合不合學術界理性溝通的範本?你呂芳上先生要不要出來說話???
 
所以我現在更呼籲大家,如果有錄影到這段話的,請大家轉發,轉發給學生、轉發給國史館的編制人員,甚至轉發給呂芳上先生,呂芳上先生有臉書我知道,請他出來面對!
 
我今天真的必須說,你今天是馬英九欽點的國史館館長,你代表的就學術專業、歷史專業的學者,你今天辦…照應該也已經下來了、你應該也已經退休了!你是不是應該,作為一個學者,站出來!對這件事情下一個評論!對不對!
 
謝謝,以上是我的發言,謝謝!
-----
備註:【現場直播網址】
http://applelive.com.tw/livechannel/subject/97
【2015/08/03 當天發表影片存檔網址】
學生與部長會後 節錄民眾精彩發言
※ 時間軸:48:40~56:4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補充資料:(網友補充)
補上當年黃克武受訪的新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698048
2015/08/05 16:50 更新
※ 此逐字稿已轉錄至 自由評論網
【是誰造成黑箱課綱】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401907
(如有不妥 再請原講者去函通知該平台)
~~~~~~~~~~~~~~~~~~~~~~~~~~~~~~~~~~~~~~~~~~~~~~~~~~~~~~~~~~
在此我提供一些背景說明:
一、短講提到的廖隆盛教授,為了保衛98課綱的歷史專業性,以及台灣史維持獨立一冊,耗盡心力。98課綱被馬政府拉下(2008/10/27)後,成立修訂小組來修改98課綱,廖老師和我都被找進去。廖老師和幾位教授+高中老師,和王曉波先生、孫若怡教授等人苦戰十回合。當時我們警覺到台灣史有被併入中國史的危機,當時奮戰的底線是:保住台灣史獨立成冊。2009年開了十次會,年底我們的任期到了,事情還沒了結。2010年年初,教育部重新聘人,我得知:1、一起苦戰的一位教授和一位高中老師不獲續聘;2、大量增聘中研院研究員。我判斷情勢,認為台灣史有可能不保,於是決定辭掉委員一職,讓外界知道這件事。廖老師很希望我留下來,我們才六個人(4教授+2老師),我再離開,他擔心就更難堅持一些原則了。為此,廖老師約我兩度在咖啡館長談,最後,還是接受了我的決定。由於社會的關心,配合其他因素,最後終得保住台灣史獨立成冊。
拉下98國文和歷史之後,謝大寧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進入了國文課綱小組,而曉波老師則進入了歷史課綱小組。……修訂工作展開後,國文小組相對較為順利,但歷史小組則是風波連連」(見文末連結),講的就是這個過程。
關於廖老師和我們苦戰的經過,我寫在2010/02/10的長文中,連結附於後。文章落落長,不好意思。

二、課綱的事情,很繁瑣,也很技術性,光是那些一層又一層的會議名稱就可讓人一頭霧水。這幾個月來,學生和社會大眾願意花時間來了解,實在非常難得,也很感謝。這其中很容易有弄錯的地方,是很可以了解的,在這裡,我再整理一下若干「須知」。我不會做懶人包,真希望「臺灣公道伯」的編輯能代勞XDDD。

1、國文/歷史98課綱─>101課綱─>「微調」
2008/10/27被拉下來修訂。
修訂:從2009/04開始,修訂歷經兩年/兩批委員,2011/05/27正式公布。
公布後,預定2012年(民國101)年實施是,為101課綱,也就是現在一般所說的「舊課綱」。(課綱以開始使用該課綱教科書的那一年命名。)
檢核小組在2013/11/23透過臨時動議,將原本檢核教科書用詞的任務擅自改為「微調」課綱。(請注意:教科書和課綱的不同,完全不同層次的對象。)

2、公民與社會(簡稱公民): 99(=98)─>微調
公民在2008年沒被拉下來,但因為拉下98課綱,導致原來的時程延宕。本來所有23科都是要一起在2009年(民國98)實施,這一延宕,導致到了第二年才實施,因此叫作99課綱,但內容是和98一樣的。
總之,公民被違調的是原來的98課綱。
地理也被違調,但是幾乎沒聽見任何該領域的學者或老師出來講話。有點困惑,是否因為黨國時代「地理是歷史」,所以習以為常?(師大地理系林聖欽教授寫有兩篇網誌文章,可惜沒引起注意。)

三、發言中提到的2013年7月的爭議,是史記文化出版社根據101課綱編寫的教科書「突然」進入審查階段所引發的。
101課綱在2011/05/27正式公布,之後出版商就開始撰寫教科書,寫好後送審。2012年秋天,也就是101課綱開始實施的第一個學期,幾個「老牌」出版社都已拿到第一冊台灣史的執照,學校也開始使用新書了。結果冒出一個史記文化出版社,送來台灣史教科書──當時台灣史教科書都審完了,在審中國史和世界史教科書。據悉國家教育研究院特別為此重啟審定機制,史記文化的教科書堅持用「日據」,還有其他各種問題,包括主張「中華文化為主體」。謝大寧教授等人認為受到刁難,結果監察院開始調查,層峰也出面了。張亞中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馬英九在了解此事後,亦做出決定,教科書可以併用“日治”或“日據”,但是爾後政府的文書必須使用“日據”」(張文見文末連結)。這可是「夫子自道」喔。
2013年發生爭議時,黃克武先生是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召集人,他拒絕接受違反審定委員之共識的「日據」用法,謝大寧文章有罵他(還罵現在時常出來為違調課綱講話的楊國揚主任喔)。後來因為層峰出面,所以「日治」、「日據」可以並用,但導致審定委員吳文星、黃秀政、詹素娟三位教授憤而辭去委員一職。如果這不是政治力,什麼是政治力?
黃克武先生在2014年不獲續聘,接他的是檢核小組的黃麗生教授。
根據我聽到的,呂芳上先生的確在檢核小組最初的名單中,但他沒來開會。我也好希望聽聽國史館呂館長怎麼說呢。
2012年5、6月還有「民眾意見」的出現,以及張亞中空降教科書審定委員會的事情。再在寫下去,會越寫越長,真的感覺很需要「臺灣公道伯」的助力啊!

相關連結:
1、謝大寧,〈在中華民國的治下不准談中華文化主體?〉,《海峽評論》272期(2013/08)(http://www.haixiainfo.com.tw/272-8868.html
2、本人長文〈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南方電子報》,2010/02/10(http://enews.url.com.tw/south/56491
3、張亞中,〈從“日治”到“日據”:撥亂反正的起步〉,《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10/09(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6/9/9/1/102699188_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699188&mdate=1015111232

關於98和101的比較可參考:
周馥儀製作的PowerPoint,〈歷史教育大倒退──比較夭折的98課綱與101課綱〉
雲端連結:http://goo.gl/2fksNe
網路連結:http://98history.blogspot.tw/2015/04/98101.html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反黑箱課綱 中學生722包圍教部

自由時報2015-07-17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中學生反黑箱課綱行動烽火連天,昨天深夜宣布,近三百校的中學生及教育團體等,暫定七月廿二日傍晚包圍教育部。明天起,在教育部附近將展開「蘋果樹公民論壇」,首場主題是「課綱小學堂」,由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吳叡人,以及北高盟總召、建中學生朱震,蘋果樹公社發言人、中一中畢業生陳建勳主講。
繼七月五日及七月十三日的行動之後,中學生們本著「即使明天世界毀滅,也要種下一棵蘋果樹」的精神,明天起至七月底為止,會每天守在教育部附近,主辦公民論壇,藉由對話、反思、說服與行動,塑造台灣人民的共同價值和未來。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不是不能加「殖民」,是加錯地方啦!(周婉窈)

不是不能加「殖民」,是加錯地方啦!
周婉窈

對於民團抗議違調課綱,教育部始終如一,唸咒說:合憲、合法、合程序。
面對高校生的抗議,教育部永遠跳針,一直說:新舊並行、爭議不考、一起寫教材。教育部變成考試部?
教育部底下的國教院最近公布17項所謂的「爭議」。這些爭議根本不具知識意義,更不是歷史學科內的爭議。我其實很「懶得」再去說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為什麼呢?課綱的撰文體例,本來就應該簡明、開放,不下結論。98課綱就是這樣,算是相當柔性。101倒退嚕,強硬很多;「微調」則離譜到不行。
簡單來說,課綱要用描述性的語言,避免價值判斷。101臺灣史課綱,第二單元是「清朝統治時期」,第三單元是「日本統治時期」;「統治時期」是描述性的語言,至於它的統治是怎樣一個性質,留給教科書去寫──教科書寫「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不會被要求修改。
另外,課綱的撰寫有本身的內在邏輯,如果「日本統治時期」要加「殖民」,那麼,清朝統治時期要不要加呢?康熙皇帝決定將臺灣納入清帝國時,有經過在地人(原漢一同)同意嗎?如果「日本統治時期」一定要加「殖民」二字,那麼,「清朝統治時期」,難道不用加「占領」嗎?殖民也好,占領也好,荷蘭時期,也要加囉;鄭氏/明鄭也要加囉。鄭氏時期大量漢人移民來臺灣,導致臺灣漢人人口可能開始超過原住民,如果這不是殖民,什麼是殖民?
我們不是說不能加「殖民」或「占領」二字,而是課綱必須用描述性文字,盡量簡明,並且避免價值判斷。
所以呢,您說「接收臺灣」和「臺灣光復」,哪個是描述性用語?哪個是價值判斷?「光復」是「榮耀地收復自己原來的東西」,中華民國在1912年成立,什麼時候臺灣是它「自己原來的東西」?「光復」是硬塞給臺灣人的「修辭」,在戒嚴時期是「神聖不可置換的唯一用語」,難不成我們又要回到那個時代?換個角度來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如果中國史用「解放」,可以嗎?「光復」和「解放」都是修辭,都是價值判斷,具有濃厚的政治宣傳意味。好不容易,我們臺灣的歷史教學在過去二、三十年已經從政治宣傳走向客觀的知識體系(學科化),怎麼又走回老路呢?那個言必稱「英明」、「救星」的時代,難道又還魂了嗎?
課綱也不能下結論。違調課綱增加「清廷在臺灣的現代化建設如電報、教育和鐵路,使臺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分」,檢核小組憑什麼這樣寫?只能說沒知識,也欠缺邏輯訓練。您知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曾花二十餘年一省一省研究中國的現代化嗎?結果這個超大規模的計畫沒做完。如果不是一省一省比,如何斷定臺灣一定是「最先進的省分」?那湖南呢?那廣東呢?教科書若這樣寫,只能說編者素質不高,但這是課綱ㄟ,課綱ㄟ!檢核小組要推銷「清廷」對臺灣的貢獻,也不用這麼沒知識吧?
同樣的道理,好的課綱不會在任何人/事/物上加上各類形容詞。「慰安婦」是101課綱加的,規定一定要寫。這已是硬性課綱的強硬態勢了喔,但檢核小組不滿意,將「慰安婦」改為「婦女被迫做慰安婦」。再重複一句,這是課綱ㄟ,你個人相信所有慰安婦都是被迫的,那是你的事情。課綱不寫「被迫」不代表慰安婦不是被迫的,至於是否「全部都被迫」,那也不是哪個人說了算。別忘了,歷史是一門學科喔,我們有我們的學術規範,證據法則要遵守,算命可以鐵口直斷,歷史研究可不能這樣。再說,如果「慰安婦」一定要加被迫,那麼課綱中的「霧社事件」也要改為「血腥的霧社事件」,新增加的李友邦也要加個形容詞,改為「下場悲慘的李友邦」囉。霧社事件血腥不血腥,是教科書編者可以寫的;李友邦下場如何,是教科書可以寫的,但不管「被迫」、「血腥」或「下場悲慘」,不應該出現在課綱。重點在這裡喔,不要劃錯重點!
以上所講的,分別列在國教院所謂17項爭議的第4、5、14、17項。所以呢,這17項是真爭議,還是假爭議?是檢核小組根本欠缺課綱委員的基本素養,只想塞進反專業的特定史觀而導致的問題呢?還是值得大家花時間精力(還納稅人的錢ㄟ)去論辯的爭議
最後,容我再囉唆幾句:98課綱接近柔性課綱,被強拉下來,改為硬性的101課綱,我們就算不追究這段「往事」,難道就要吞下這麼離譜的違調課綱嗎?關於98為何比101好,請看吳俊瑩先生的這篇文章:https://goo.gl/vO3FbZ
文末附有98─>101課綱臺灣史變動表格(下載網址:https://goo.gl/eH2pCZ)。讀者若能花點時間看過一遍,就能了解我們的歷史教育在倒退嚕,不知下限在哪,難怪「陳澄波很緊張」。

參考資訊:
國教院所謂的17項爭議如下:
1.「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有消滅平埔族的爭議
2.「國際競逐時期」改為 「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
3.「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
4.「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
5.「接收」臺灣 改為「光復」臺灣
6. 當代臺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 依時序脈絡敘述
7.「大航海時代」改為「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
8.「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
9. 新增「臺人與抗日戰爭」
10.「多元文化發展」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11. 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荳事件
12. 「清代治臺政策」改為「清廷治臺政策」
13. 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
14. 臺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
15. 臺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16. 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
17. 「慰安婦」改為 「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反黑箱課綱升級 週一串連抗爭

自由時報2015-07-11
〔記者林曉雲、洪美秀、梁珮綺、王捷、蔡淑媛/綜合報導〕中學生自發反黑箱課綱行動,昨天是希望教育部正面回應的最後期限,學生們昨晚發出聲明,考量因颱風來襲,也為了給教育部足夠的工作時間,升級行動將延至七月十三日發動,內容仍然保密。
  • ▲學生反黑箱課綱,預計週一拉高抗爭行動。圖為北區高校聯盟日前赴教育部抗議。 (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學生反黑箱課綱,預計週一拉高抗爭行動。圖為北區高校聯盟日前赴教育部抗議。 (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教育部重申教育中道,強調和學生溝通是教育部的責任,但不會退回微調課綱,教育部的原則是「新舊教科書併行、爭議不列入大考命題及依程序啟動課綱檢討」。

因颱風暫延 「近期有激烈行動」
全國兩百多校高中職學生站出來反黑箱微調課綱,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北區高職聯盟、桃區反課綱聯盟、竹苗區反課綱聯盟等共同給部長的一封信中表示,學生團體與教育部多次的來回喊話、相互攻防,從外界看來,像是對立的兩方,中間隔著鴻溝,彼此都不願跨越,其實學生們希望與每位致力於教育、關心教育發展的官員站在同一邊;雙方都該站在教育的這一邊。
學生們關心自身教育環境,夜以繼日的查找資料、詢問專業人士意見,做為教育的主體,希望能真正掌握自己受教的權益,追求一份並不為任何政治立場服務、著重培養學生歷史思考能力的課綱,要求教育部退回課綱,否則學生們的抗爭必然會繼續下去。
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王品蓁說,當初承諾給教育部五個工作天,就是五個工作天,昨天剛好遇到颱風天,教育部官員也沒上班、討論,「我們說好給幾天,就是幾天,所以會等教育部回應等到七月十三日!」王品蓁強調,教育部一直以來都是不公不義,但學生希望把正當程序走完。
台南中學生反課綱微調陣線總召陳伯任說,近期內絕對會有激烈的行動,但是台南的學生可能無法全數上台北,暫定將「糧倉」設在台南,台南學生將組成「後勤部隊」提供各項資源北上。
台中一中蘋果樹公社發言人陳建勳說,昨天正好遇上颱風,台北可能風雨大,學生安全為最大考量,召開記者會或其他任何動作,時機並不適宜。

教部重申不退回、新舊教科書併行

南一中代表趙振辰說,目前聽說有部分民眾反對學生抗爭,認為學生應該要做好讀書的本分,但也有部分民眾支持他們,因為不忍學生與下一代受到「思想改革」,他相信學生若升級行動,一定會引起爭議,不過沒有犧牲,就不會有改變。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成員慕宇峰表示,將與桃盟及竹苗地區的學校溝通及凝聚共識,不排除採取激烈的抗議行動,同時竹苗區也會展開街頭開講,且會鎖定竹市補習街一帶,呼籲高一新生關注自己的受教權益,也呼籲老師本著教育良知,不能單使用新課綱,應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全貌。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原住民朋友,請注意:多元文化「違調」為中華文化>其他文化(周婉窈)

原住民朋友,請注意:多元文化「違調」為中華文化>其他文化
周婉窈

七月七日我受邀到宜蘭「宣講」反課綱,原民台的記者問我這次「微調」對原住民歷史影響在哪裡?我說,影響很大,但講起來很細瑣,我說最大的影響在於:原本不管臺灣史或公民,課綱的宗旨都是肯定多元文化,但卻被違調為中華文化為主,其他文化為從。這對原住民文化衝擊很大,也就是最早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群的文化竟然被迫退居次要地位。
多元文化已經是我們社會普遍接受的核心價值,它假設了各個文化的立足點是平等的,在這個基礎上,互相尊重,共存共榮。實際上如何是一回事,但若不標舉多元文化,我們就沒有奮鬥的目標,也沒有衡量的標準,結果當然是遠離這個理想。
如果文化有主從,本身就違反多元文化的定義和宗旨。「主從」代表位階、優劣,甚至是主子和奴僕的關係。
臺灣史和公民課綱原本提到「多元文化」的地方,就是這四個字,不多不少,但都被違調為「中華文化」在前,其他文化居次。怎麼這麼巧,兩科一起都被改了?可見檢核小組具有非常一致的中心思想喔!
在這裡,我要強調,這真的是外行人挾著特定史觀在改我們學科專業的課綱。具有學科訓練的學者不會用「中華文化」,我們通常用「漢人文化」。漢人文化和原住民文化,或新移民文化,是人群及其習俗與意義網絡的概念;「中華文化」則帶有文化優劣的階序意涵。而且,「中華民族」是近代中國國族主義創造出來的,「中華文化」則是服務此一國族主義的概念,具有很強的脫離生活經驗的建構性。真正的學者,至少臺灣史學者,只會用「漢人文化」,不會用「中華文化」。因為很重要,再補講一遍:真正的學者,至少臺灣史學者,只會用「漢人文化」,不會用「中華文化」。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101歷史和99公民課綱的「before and after」。
有圖有真相──請看附圖1和2。
臺灣史課綱(請看附圖1後一列)
Before:
3.多元文化的發展
2-1.說明臺灣文化的多元發展及其與世界文化的交流。
After:
3.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3-1說明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保存與創新,以及文化的多元發展。
(請看刪了什麼、加了什麼。)

公民課綱(請看附圖二前五列)
Before
從多元文化的理念,進而認識臺灣現代社會,培養未來公民面對全球化趨勢時有所依據。對於全球化的文化影響意涵,宜客觀分析,引導討論。
After
臺灣社會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但亦融入多元文化的特色,從這樣的理念來認識臺灣現代社會,培養未來公民面對全球化趨勢時有所依據。對於全球化的文化影響意涵,宜客觀分析,引導討論。
Before
1-1介紹文化權與多元文化,例如:反對強迫少數同化於主流文化;……
After
1-1說明臺灣社會所具有的中華文化傳統,並介紹文化權與多元文化,例如:反對強迫少數同化於主流文化;……

請問:這是不是改很大?您可以接受嗎?

中華文化為主,其他文化為從,是檢核小組謝大寧在一篇文章中公然主張的,他說:「我們只是強調了在這些多元文化的內涵中有一種主從關係而已,這有甚麼爭議呢?」(《海峽評論》272期(2013/08)(http://www.haixiainfo.com.tw/272-8868.html

親愛的朋友,這個「中華文化vs.其他文化」有列在國教院剛公布的「17項爭議」嗎?沒有!
馬總統說「頂多」100項有問題,恐怕不是口誤,而是比較接近土石流的實情。
最後,我要再重複一次:違調是「檢核小組特定史觀vs.專業」,它所引發的「爭議」不是不具知識意義的爭議,更不是學科內的爭議。它們不過是檢核小組要塞給年輕學子的「反專業+特定史觀」的「濫惡之物」*。

*借用陳第〈東番記〉的用語。這篇我上史料課必給學生讀的文章,本來98國文有,到了101就被拿掉了。98國文原本有8篇臺灣選文,到了101刪成3篇;臺灣題材和中國題材選文比例,由1:5降為1:10。

臺灣史課綱違調變動表格:http://goo.gl/eIknRH
公民與社會科違調表格:https://goo.gl/d7wuAz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來源:周婉窈臉書網誌2015.7.10

教部不撤課綱 學生要包圍夜宿

自由時報2015-07-10

教長嗆:不是聲音大就贏

〔記者林曉雲、蔡淑媛、梁珮綺/綜合報導〕中學生呼籲教育部退回黑箱課綱,今天前給予正面回應,否則擴大抗爭。但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說,不會退回微調課綱!並嗆:「不是聲音大的就贏過一方,不是一定要別人接受」;台中一中學生、蘋果樹公社發言人陳建勳反駁:「學生聲音非常渺小、也非仗著人多,但政府卻用拒馬、蛇籠對待抗議學生,竟然還荒謬地說學生聲音大,學生是站在公平正義的一方,而且社會也發出怒吼。」
  • 高中生呼籲教育部退回黑箱課綱,今天是最後底線,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表示,不會退回微調課綱,並嗆:「不是聲音大的就贏過一方」;學生們計劃包圍教育部甚至夜宿,也不排除更激烈的行動。 (資料照)
    高中生呼籲教育部退回黑箱課綱,今天是最後底線,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表示,不會退回微調課綱,並嗆:「不是聲音大的就贏過一方」;學生們計劃包圍教育部甚至夜宿,也不排除更激烈的行動。 (資料照)








陳建勳表示,教育部如果在今天仍未對退回微調課綱有正面回應,學生們計劃長期包圍教育部甚至會夜宿,也不排除會有更激烈的行動,教育部如果傍晚仍未回應,學生將宣布下一步動作。

高中生批荒謬:教長逃避

教育部昨天召開部務會議,吳思華會前受訪表示,從過去到現在,每次修正課綱都有一些爭議,爭議關鍵是對部分史實、事件脈絡、國家定位的看法不同,因個人背景和家族的不同而有不同意見,面對這些爭議,教育部決定新舊教科書併行,有爭議的內容不列入大考。
吳思華表示,這不是逃避爭議,而是勇敢面對爭議,其他面向都可以和諧相處,在課綱議題上是否也可以相互尊重和包容,微調課綱有爭議是確實存在的事實,但不是聲音大的就贏過一邊,過一陣子另一邊又贏過一邊,是否可在課堂上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認識立場,這才是長治久安的做法,而不是一定要別人接受(退回課綱)。
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發言人王品蓁表示:「部長都說有爭議部分不列入大考,代表他承認課綱有其爭議性。」

教部若不回應 升級抗爭

王品蓁認為,吳思華在給學生的一封信內提到「每一次新的課綱出現,就會有少許爭議跟反對聲浪,希望尊重多元想法」,王品蓁說:「這次課綱爭議已經不是所謂的『少許』,學生都上街抗議了,吳思華卻沒有面對這些檢討的聲音,這不是面對爭議,而是逃避爭議!」
王品蓁強調,北高盟會堅定立場,等待教育部給學生一個正面回覆,「希望教育部長不要以個人觀感定義多元,如果沒有正面回覆,我們會將行動升級」!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馬政府撤無爭議98課綱 拒撤黑箱課綱

自由時報2015-07-09
〔記者林曉雲、吳柏軒/台北報導〕馬總統昨指微調課綱爭議問題不大、不需暫緩;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表示,二○○八年十月馬政府可將毫無爭議的九八歷史課綱強拉下來,現在為何不能撤回一個引發超大爭議、連中學生都出來抗議的黑箱「違調」課綱?台灣史課綱,光是字數更動就達六十%以上,只能以土石流來形容,呼籲馬總統不要再閃躲,請正面回答學生:為何黑箱+反專業+違反程序的課綱不能撤回?
  • 馬英九總統(後中)昨出席在台大舉辦的「總統與青年有約: 第十屆台大政治領袖營」,分享經驗。(中央社)馬英九總統(後中)昨出席在台大舉辦的「總統與青年有約: 第十屆台大政治領袖營」,分享經驗。(中央社)

台灣史更動字數逾60%

周婉窈並質疑,馬總統有坦言「撤回課綱,恐會有另一批人反對」,是指檢核小組,還是包括他自己?如果反對的都是歷史學科的外行人,正可彰顯「違調」的荒謬。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表示,師生和教育團體群起反對,馬總統不在乎,卻只在乎另一小批主導黑箱的人,而師生在乎的是,民主法治和程序正義,在乎的是要正視台灣、是課綱調整已失去教育專業性,但很顯然的,「馬總統不在乎這些事」,因此只有「讓更多在乎的人站出來」,馬總統九%的滿意度會再往下掉。

教部不敢公布會議紀錄

大直高中老師黃益中則說,馬總統是牛頭不對馬嘴、混淆視聽,在違反程序正義部分,迄今無法解釋,課綱檢核小組為何可以黑箱臨時成立?而依外流的會議紀錄,課審會分組會議投票有八票不同意,教育部長卻指聽錄音帶,該會議是現場鼓掌通過,兩者內容不一,已涉及偽造文書,這也是教育部被判敗訴,卻仍不敢公布所有資料的真正原因之一。
至於馬總統指課綱未刪二二八?黃益中則強調,老師一直是質疑公民科課綱刪除二二八等人權事件,因此有新書刪減了相關內容,馬卻拿歷史科還有二二八來混淆,如同師生質疑的是黑箱作業的課綱,卻被馬政府扭曲成統獨之爭。

歷史課綱無史學家參與

對於馬大談「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取得台灣主權」的說法,政大台史所教授薛化元則反駁說,這在國際法是有爭議的,當時「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只是宣言,不能提供戰後台灣地位歸屬的國際法效力,也因此,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公告將台灣住民恢復中華民國國籍,引來英國、美國抗議。
薛化元更指出,引起爭議的微調課綱歷史科,沒有歷史學家參與,欠缺專業性,修改內容無法令大眾信服,才是最大爭議,馬總統不應以偏概全,應誠實面對問題。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98歷史課綱比101好在哪裡?(吳俊瑩)

98歷史課綱比101好在哪裡?
吳俊瑩
2015年7月5日的午後,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北區高職聯盟、桃區高校聯盟、蘋果樹公社等聯合在臺北市徐州路國教署臺北辦公室前面舉辦「反黑箱課綱微調陳情抗議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軸訴求的第三點:撤銷本次的課綱微調,使用98課綱。
01
同學們主張不回歸現行的101課綱,而是回到98課綱,我認為這應該是同學們從5月以來,密集閱讀理解課綱問題後,所提出的明智主張。夭折的98課綱到底好在哪裡?為瞭解它跟101課綱有什麼差別,我製作了一份「98臺灣史課綱變動表」(網址: https://goo.gl/eH2pCZ,在此先跟大家分享我的幾點觀察:
一、乍看之下,你會覺得98課綱說明欄字數又多又長,101課綱看似做了精簡,但如果你仔細看,98課綱的「說明」欄內的內容絕大部分真的只是說明,是在提示教科書編者的書寫方向。例如在「早期臺灣」的單元中,「考古發掘與史前文化」的這項重點,說明欄寫道:「有關臺灣史事的明確記錄始於近四、五百年前,但在有文字記錄以前,臺灣島早已存在,並且已有人群居住。本單元先提示臺灣人文地理環境與原住民關係,接著敘述臺灣的史前歷史以及16世紀末以前就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敘事以提綱挈領為原則,不宜瑣碎。」98課綱不但提醒教科書的編者,要提綱挈領,不宜瑣碎,而且只提示編寫的大方向,至於要放入什麼樣的歷史事實,則取決於教科書編者。
您知道嗎?把課綱的「說明」欄填入大量特定的事件,始作俑者是101課綱!「早期臺灣」的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荳事件、郭懷一事件、新港文書;「清朝統治時期」的科舉優惠、迴避本籍任官、鴉片戰爭、羅妹號事件對臺灣衝擊;「日本統治時期」的後壁林之役、噍吧哖事件、霧社事件,土地、舊慣、人口等三大調查,皇民化運動中的改姓氏、「國語」家庭,太平洋戰爭時期出現的慰安婦,介紹《臺灣青年》的創刊、連橫《臺灣通史》等,還有連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也不一定搞得清楚的六三法、三一法、法三號、治安警察法,全部都要寫。「當代臺灣」則有臺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實質外交、保釣運動等等。以上所列出的歷史事件,全部都是101課綱才加進去的。這些事件或事項不是不重要,而是在一綱多本的架構下,課綱理當如同98課綱一般,提示原則性、方向性的指引,至於選擇哪些歷史事實,則是教科書編者的自由。我們之所以認為98課綱是比較「柔」的課綱,理由在此。當課綱的說明欄填滿事件時,試問教科書的編者在課本篇幅有限的情況下,還有多少空間?例如日本統治時代早期對臺灣人的嚴酷鎮壓中,98課綱只提醒編者「介紹其中之一、兩個重大事件」,但101課綱則規定要寫後壁林之役、噍吧哖事件、霧社事件。當然教科書的編者不是不能寫這三起抗日或抗暴事件以外的事情,但課本篇幅就這麼多,這些事件交待完了,還有餘裕嗎?如果照98課綱,教科書的編者,說不定還能夠考慮到自身的銷售市場區域,以該區域的事件為例,不也很好嗎?非得全國的教科書都要寫跟林少貓有關的後壁林之役嗎?
二、98課綱不把課綱當成政令宣傳的工具。「當代臺灣」的單元,在「國民政府的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重點中,關於戰後臺灣主權、國際地位的問題,各方向來有不同的認知,而且各有所本,面對此一課題,98課綱提醒「有關國際交涉事件應依史實敘述,避免主觀的論述」,讓各家教科書的編者得以根據史料陳述相異的觀點,但101課綱硬是改成要說明「臺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這等於是給教科書的編者下指令,非得寫臺灣地位已定論不可。
101課綱在用字遣詞上,特別是日本統治時期,不厭其煩,反覆強調「殖民」一詞。98課綱在主題欄,已經有「殖民統治前期的特色」等字,其下所列重點「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101課綱將它改為「具有殖民性質的經濟發展」,再次強調「殖民」二字,卻刪去「基礎建設」這個不帶價值判斷的用詞。在說明欄中,則將日本時代的經濟發展與基礎建設的本質完全框在「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標語底下。我們要問:難道所有的基礎建設,都是為了「農業臺灣」嗎?難道「工業日本」就不進行土地、舊慣、人口的調查和普查嗎?這些基礎建設有關工業了誰、農業了誰的問題嗎?真正將特定的意識型態試著灌入課綱,101課綱就已顯露出這樣的傾向了。這次的課綱「微調」看來只是把101課綱王曉波等人「撥亂反正」的未竟之業,再由檢核小組接力完成罷了。
三、98課綱的視野與深度。98課綱提示要從中國化、本土化與全球化三股力量討論戰後的教育、文化問題,這些提綱挈領字眼,全遭101課綱刪除,甚且把「教育文化發展的大勢」改成「教育發展」,並新增「說明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的說明。結果把98課綱原本要求的「大勢」,改成讓教科書的編者寫起各級學校學制演變的流水帳。教科書本來就不太有趣了,這麼一改,更是無聊。然而原本98課綱的說明是「本主題簡單回顧近四百年間臺灣文化的變遷,並介紹在全球化之下生活與思維的改變」。98與101課綱的廣度與深度一比,高下立判。此外,還有關於生活形態的改變中,98課綱特別點出對「新移民對臺灣社會的影響應加以關注」,但101課綱則加以刪除。這合理嗎?是98還是101比較多元,比較富有包容性?吳思華部長不是最喜歡談「多元和包容」嗎?吳部長若真正要推「多元和包容」,那麼更應該恢復98課綱!
以骨架和血肉比喻的話,課綱的「單元」、「主題」可以說是骨架,「說明」則是血肉,傳達整份課綱的核心內容,也理應適當地反映出學界現階段的研究成果與共識。這次課綱「微調」的主戰場,就是在說明欄,檢核小組努力在說明欄強力灌輸所謂「合憲式」的歷史教育與意識型態。他們之所以緊抓不放,原因就是從101課綱起(98不是這樣喔),在教材綱要(即課綱)的編輯凡例,明白說:凡說明欄中提及應包括的事項,務必編寫於教科書中,我們從101課綱到「微調」課綱已經了解到,這裡所說的「事項」包括歷史解釋、意識型態,這些都要照課綱來寫。但98課綱無此規定,而是十分尊重教科書編者的寫作自由,它主張:「在『一綱多本』的理念下,宜以『說明』欄中的知識點為基礎,依照各單元的順序,自行安排撰寫的歷史脈絡」。98課綱與101課綱對於「說明」欄的性質界定,截然不同。這樣一份相對而言比較寬鬆的98歷史課綱,不就是許多同學與老師們所希望的「柔性課綱」嗎?這份課綱,一度有機會成為我們可以使用課綱,2008年1月24日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正式公告自2009年8月1日起由高一新生開始實施(民國98年開始實施,所以稱98課綱),但2008年10月27日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18次會議中,遭繼任的教育部長鄭瑞城在會場完全沒有反對聲音的情況下,悍然擱置再議。98課綱就這麼夭折了,或更確切來說,胎死腹中了。
當同學們頂著烈日,張羅活動,起身抗爭時,比你們年長的我,也想盡一點鍵盤與指間的棉薄之力,讓社會更了解你們主張「撤銷本次的微調課綱,使用98課綱」是合理的、是進步的。我過去曾說,2000年以後高中歷史課綱的發展趨勢,不是鐘擺式的立場擺盪,而是不斷向上進步,然而就在2008年,課綱的進步性開始受到反挫,我們的歷史教育有向下直滑的可能;但2015年的夏天,因為你們的努力,讓我們有機會從谷底往上爬升,向前進!。
謝謝你們,17歲,萬歲!
附記: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可以利用這9張彩色表格(下載網址:https://goo.gl/eH2pCZ),仔細分析98、101到「微調」課綱的變動,你會發現改動的脈絡相當一致。我先說一點,原本鄭氏政權在98放在跟荷、西一起談,101課綱把鄭氏統治時期拉出來單獨談,「微調」課綱再改成「明鄭」等等。這不是一步接一步由客觀陳述走向特定史觀嗎?是向上,還是向下?
123456789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高中生反課綱 開黑傘反黑箱微調

現場學生進行開傘儀式,把象徵黑箱的黑傘打開。(記者簡榮豐攝)
自由時報2015-07-05  16:04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7月10日,最後底線,訴求未達,升級行動!」高中生覺醒反對黑箱課綱,今天下午正式走上街頭,共約400多人齊聚台北市徐州路國教署辦公大樓外,頂著豔陽撐起黑傘,不滿教育部程序不合法,要教育部撤銷微調課綱,否則不排除升級行動。
  • 反課綱高校聯盟5日在國教署前召開記者會,不少國中學生加入抗議黑箱課綱微調行列。(記者簡榮豐攝)
    反課綱高校聯盟5日在國教署前召開記者會,不少國中學生加入抗議黑箱課綱微調行列。(記者簡榮豐攝)
  • 北區個反黑箱課綱學生團體集結,約4百多人來到台北市徐州路的國教署辦公大樓外,抗議教育部即將強行推動的的微調課綱,捍衛自己的受教權。(記者吳柏軒攝)
    北區個反黑箱課綱學生團體集結,約4百多人來到台北市徐州路的國教署辦公大樓外,抗議教育部即將強行推動的的微調課綱,捍衛自己的受教權。(記者吳柏軒攝)
  • 宜蘭的慧燈中學也有學生站出來,組成反黑箱課綱社團,先到教育部門口針對反黑箱課綱論壇。(記者吳柏軒攝)
    宜蘭的慧燈中學也有學生站出來,組成反黑箱課綱社團,先到教育部門口針對反黑箱課綱論壇。(記者吳柏軒攝)
  • 中學生自發反黑箱微調課綱行動,5日在國教署前召開記者會反對黑箱課綱,宜蘭慧燈學生加入抗議行列。(記者簡榮豐攝)
    中學生自發反黑箱微調課綱行動,5日在國教署前召開記者會反對黑箱課綱,宜蘭慧燈學生加入抗議行列。(記者簡榮豐攝)
  • 反課綱高校聯盟5日在國教署前召開記者會,不少國中學生加入抗議黑箱課綱微調行列。(記者簡榮豐攝)
    反課綱高校聯盟5日在國教署前召開記者會,不少國中學生加入抗議黑箱課綱微調行列。(記者簡榮豐攝)
由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北區高職聯盟、桃竹苗區高校聯盟、蘋果樹公社等共約400多人,先在教育部國教署台北辦公大樓外集結,以和平理性行動舉辦反黑箱課綱微調陳情抗議,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召集人朱震表示,活動主軸有三點訴求,一:內容須具備多元、專業、連貫及客觀等條件;二:程序須公開透明並符合法律及民主程序;三:要求撤銷本次的微調課綱,使用98課綱。
桃園高校聯盟發言人柯甯予說,微調課綱不僅程序違法,且發現內容還隱含特殊的意識形態,要對我們洗腦;就算教育部日前說爭議題不列入大考,但教育不是為了考試,因為知識就是接收了。
隨後現場學生進行開傘儀式,把象徵黑箱的黑傘打開,壟罩在台灣這座島嶼上的教育,讓學生無法看見本土原貌,開傘代表打破政府的黑箱操作。
學生也在柏油路上開啟公民論壇,邀集各民間團體如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學者等到場開講,預計下午5點半也將遊行到教育部門口,並把學生寫給部長的一封信,折成紙飛機,投入教育部,象徵讓學生聲音進入政府,要政府正面回應。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凡公開必留下痕跡 高中課綱委員名單(周馥儀)

文/ 周馥儀(賴和基金會執行長)

面對各界質疑高中課綱「 微調」程序黑箱及內容大改,教育部長吳思華堅稱,不能公開課綱委員名單和會議內容,是為了不讓委員們受到干擾。 但從過去九五暫綱、九八課綱卻告訴我們並非如此。

任何人都能拿到的《立法院公報》在九五暫綱草案討論階段,就公布了委員名單(吳俊瑩,https://goo.gl/lvjTP5)。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則可以看到整個九八高中歷史課綱制定過程,不僅同步公開許多資訊,更以問卷蒐集基層教師意見,在課綱草案行成前,課綱小組召集人與委員也分別撰文與教師交換意見(http://goo.gl/d2W4fU)

而從消失的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網站,也可找到當時網站就已公告九五暫綱的課綱小組召集人、委員名單。

Google大神說,可以用網路時光機Archive.org找到被移除的網站內容。輸入之前的教育部中等教育司(http://www.edu.tw/high-school),找到幾個還有留存的庫存頁面。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九八高中歷史課綱的基層參與及資訊公開

整理/周馥儀
九八高中歷史課綱2008年1月公布,早在2006年課程綱要專案小組開始制訂,即透過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發佈消息、問卷蒐集基層教師意見,九八高中課綱歷史科召集人周樑楷教授、課綱委員三位高中老師(戴麗桑、林桂玲、 許全義)也都陸續在電子報發表文章,與基層教師交換意見。之後2007年7月舉辦公聽會。

★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2006.01.05 
即將修訂「98課綱」,再不發表意見,我們都將後悔莫及──
http://203.68.236.93/doc/epaper/epaper2/4epaper122005.htm#即將修訂

★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 2006.06.08
「95暫綱」與「98正綱」之意見調查與提報
http://203.68.236.93/doc/epaper/01-18epaper/8epaper052006.htm#1-1-3

★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 2007.4.30
98課綱即將開始修訂,請高中歷史教師踴躍發表意見。
http://203.68.236.93/doc/epaper/epaper2/16epaper042007.htm#一
說明:98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委員召集人周樑楷教授發表邀請信函,請學科中心轉知各位老師五月底前多利用學科中心信箱、網頁,盡量反應意見;學科中心也邀請98課綱委員中三位高中老師撰文(戴麗桑老師、林桂玲老師、 許全義老師)

★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2007.05.31
轉寄新到的4篇教師對課綱的意見與中心問卷調查意見匯整給98課綱委員
http://203.68.236.93/doc/epaper/01-18epaper/17epaper052007.htm#一

★2007年7月舉辦公聽會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談黑箱課綱 政大教授金仕起:不符合歷史真相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自由時報2015-06-09  20:48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晚間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金仕起說明各種課綱調整的歷史脈絡,他提到101課綱和104微調版「黑箱」課綱的差別,他說,101課綱是以「中國中心」及「華夏好棒棒」為基準,而104微調課綱則是以「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為主,但根本不符合歷史發展真相,而是把什麼都塞進「缸」裏。
  •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來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來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高中反黑箱課綱行動小組邀請政大教授金仕起演講,把我們的歷史還給我們,吸引不少人來聽。(記者洪美秀攝)
金仕起提到自己參與98課綱有關中國史的編寫,但當時98課綱的組成成員都具有專業性,包括有大學老師及高中老師等,但教育部今年所提的104微調課綱卻是程序不符的課綱,難怪會引起爭議。
金仕起強調,所有課綱的調整都必須符合歷史真相,有人會認為課綱調整應有政黨比例,但歷史真相不是靠投票寫出來的,應該尊重專業及歷史情況。
他說,為何要退回微調課綱,主要這種課綱是一套封閉式的政治宣導,且在教學上很難操作,要教的東西太多太雜,沒有系統可言,且主要缺乏專業性,不少地方是以偏概全,憑空虛構。
金仕起強調要爭取的是形塑一種尊重公開和透明程序,重視由下而上的專業共識,且樂於創造多元,我們要把我們「自由認識」還給我們。
金仕起說,他是外省子弟,也是讀中國史長大,也靠中國史吃飯的,但他是把中國史當外國史來讀,也把古代史當人類學來讀,他認為微調課綱的問題應該是比例問題,像是中國史在教科書的比例太大了,大到不成比例,會妨礙到了解我們往來密切的鄰邦。
他也認為微調課綱有互動框架問題,且有觀點主體性問題,且課綱內容不太關心歷史上人民的處境,不鼓勵大家作為台灣人、世界公民,且以保持距離的態度來看待中國史,他建議大家把中國史當做東亞世界的一個成員,不要過份獨大,以免影響世界史觀的認識。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歷史教育大倒退──比較夭折的98課綱與現行101課綱(周馥儀)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2015年6月20日更正:九八高中課綱歷史科召集人周樑楷教授,任教於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簡報第六頁原作「台大歷史」有誤。周樑楷教授長年在台大歷史系兼任,開設西洋史相關課程。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 發出公民怒吼!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拒絕黑箱課綱!撤回微調課綱!公開相關資訊!要求民主參與!」大學教授、高中老師、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教育團體30多人今天站出來,成立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發出公民怒吼。
  • 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20日在台北舉行「拒絕舊黑箱,踢爆新黑箱」記者會,說明聯盟訴求。(記者方賓照攝)
    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20日在台北舉行「拒絕舊黑箱,踢爆新黑箱」記者會,說明聯盟訴求。(記者方賓照攝)
  • 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20日在台北舉行「拒絕舊黑箱,踢爆新黑箱」記者會,說明聯盟訴求。公民老師黃益中(右)舉例說明教科書刪減情形。(記者方賓照攝)
    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20日在台北舉行「拒絕舊黑箱,踢爆新黑箱」記者會,說明聯盟訴求。公民老師黃益中(右)舉例說明教科書刪減情形。(記者方賓照攝)
高中歷史老師黃惠貞表示,高中歷史科第一線教師被逼著成立「歷史教師深根聯盟」,因為「我們受夠了!」好不容易八八課綱後,往比較正常的公民史學方向走,但從101課綱到微調課綱,保守勢力鋪天蓋地,歷史被迫要為政治服務,造成台灣史的翻盤,士可忍孰不可忍,不能把教室和課本變成一言堂洗腦教育,專制極權課綱,讓人民不得反,台灣人應鳴鼓而攻之。
台灣北社社長張葉森表示,台南市長賴清德已明確拒用黑箱課綱,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思考中,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明確拒絕違法課綱,最近會從台中市開始,展開拒用黑箱課綱縣市串連行動,以捍衛課綱具有台灣基本立國的精神。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公民老師黃益中拿出公民課本痛批,他表示,課綱微調後的公民課本已發到老師的位置上,最近就要決定下學年使用的新課本,但檢視新課本可以發現,政府想藉此箝制師生思想,課本首頁可看到「課綱微調新登場說明」,人與人權中白色恐怖及納粹都被刪掉,反增加沒必要的家族意義、台灣社會所具有的傳統中華文化,甚至把原本課上有的二二八的圖全部刪掉。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代表聯盟說明,她表示,夭折的98課綱就是簡明、開放、不下結論,是最好的課綱,但竟然被拉下來,微調課綱違反程序正義,實質內容部分更充滿錯誤,聯盟要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秉持良知,敦促國民黨員、教育部長吳思華撤回微調課綱,也要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落實中常會決議,執政13個縣市不採用新課綱。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馬英九執政最後一年,都是妖魔鬼怪出籠的一年,課綱是亂象啟動的序曲,如果不能馬上停止,未來災難將鋪天蓋地而來。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高中歷史課程中的中國史(金仕起)

高中歷史課程中的中國史


金仕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教不完的中國史



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4年06月)(圖片來源:政大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course/news.php?Sn=166

2011年夏天,教育部在備受歷史學界質疑的情況下,公告了高中歷史「101課綱」。[1]顧名思義,這份課綱從2012年秋天開始實施。翌年(2013)春天,高中中國史的授課時數也按這份課綱的規劃,由「95暫綱」中的1個學期擴增為1.5個學期;不僅如此,高中歷史教科書裡的中國史內容也同步增加了。為什麼要增加高中中國史的授課時數呢?官方說法是,高中歷史教師反映:「中國史授課時數不足」。[2]不過,「101課綱」實施至今,「中國史授課時數不足」的問題依舊,教不完的情況仍然時有所聞。在教學現場裡,除非老師們馬不停蹄地趕進度,否則,不是高一上學期的臺灣史得被迫縮水提早上完,就是高二上學期後半的世界史得受到擠壓晚點上,中國史才能勉勉強強在2個學期內教完。換言之,同步增加授課時數與教學內容,並未如預期地解決問題,而是使問題更加惡化了。在惟恐中國史教不完、學不了的情況下,不但老師教學的自主空間受到排摒,同學們從做中學的餘裕也跟著消失。無論如何,教學現場的災情出現了,我們該怎麼收拾呢?繼續依增加中國史授課時數和份量的方向修改課綱嗎?

實在很遺憾,因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教條」優於「事實」、「政治」高過「專業」的考量,短期內我們是很難根據歷史事實和史學專業,把課綱修改得比較適合教學了。可是,為了未來的公民著想,關心高中歷史教育的朋友們也不妨現在就未雨綢繆,試著先想想以下幾個問題:一、一門課程之所以無法如期上完,除了歸咎「授課時數不足」這項因素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原因?會不會是課程目標、教材設計、教具運用、師資養成,或其他的配套出了問題的結果?二、在一個自由社會中,網路資訊爆炸的世界裡,考慮課綱的角色,是為了方便官方照本宣科,把教科書的編寫和教學自主性綁死,還是應該尊重教科書編寫和使用者的主體性,根據史實和專業共識,以柔性方式提出建議呢?三、在已經有超過6成的成員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國家中,主政者要求未來的公民不成比例地去學習明明是另一個單一國家的歷史,正當性何在?能不能把格局放大、眼光放遠,替未來公民多著想,從動態的世界史視野和歷史核心能力的養成角度去多作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