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

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台北場

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記錄、整理:「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工作小組
編按:教育部陸續在北中南辦理「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小編也參與了台北場,在現場統獨團體砲聲隆隆中,聽到好幾位老師針對課綱提出語重心長的建議,到底我們要教什麼東西給學生、歷史教學時間已經不夠、新課綱知識點卻仍增加、考試引導教學、文化史有關中國史的內容多所重複,會後媒體報導篇幅有限,許多老師的寶貴意見沒有呈現。
      小編特地將在台北場聽到的第一線歷史老師對於課綱的意見全數整理在此,若有缺漏或錯誤處,歡迎文章中發言的各位老師指正補充,也歡迎其他高中歷史老師們在此表達想法,926花蓮場公聽會也請大家能多多前往關心。

登記發言
‧湖口高中陳文科老師 
聽到前面前輩講的話,我個人覺得,其實我們不要把政治的立場帶到學術圈,政治跟文化應該是有區隔。無論如何,台灣人其實還是華人,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中華文化。

在課綱中國史的部分,我們高中老師有些看法,整個中國史的部分從周代到清治(?聽不清楚),他的政治史都被拿掉了,而是以制度、經濟為主,這是矯枉過正,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以前國編版政治史比較多,但其實還是有社會經濟、社會文化部分。從84課綱後,整個矯枉過正,政治史都被拿掉,實際上,我們發現社會經濟的演變,還是受到政治演變的影響、各方面互相有關係。現在我們歷史界認為說,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這四大領域是整體的歷史觀念,所以,不該過度的矯枉過正。

而且,我們發現,很多部分課綱沒講、課本沒寫,可是考試還是會考出來,針對這樣的情況,重要的歷史事件跟人物應該還是要教。因為,第一線老師會發現學生有很多問題,以為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好像學生都知道,但事實上學生都不知道,曾經有學生問我:「關公跟劉備是不是同一個人?」,我聽到都快昏倒,一個姓關、一個姓劉怎會是同一個人,還有人不知道三國是哪三國?課本有教的,學生都不一定會,更何況是課本沒有教的部分?

世界史的方面,東南亞的歷史蠻重要的,以前84課綱有,但現在沒有了,東南亞離我們很近,東南亞史應該再加強。

‧延平高中歷史科陳淑媛老師
我以第一線的老師,針對課綱提出四個問題。

台灣史的部分:13頁提到日治時期,當中的說明1-2「說明日本的高壓與警察制度,引來不少武裝抗日活動」,可是翻到142-1,「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台灣的政治變遷,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仔細看這些文字敘述,會發現抗日的是「志士」,那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這些受難者是什麼呢?是否在這兩部分的輕重上是有些不同的?

中國史的部分:剛剛有老師提到政治史被拿掉,但現在課綱幾乎國編版的內容都放回來了。就我在教學上會遇到的很大問題是,如課綱15頁春秋戰國時代2-2,「簡述『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及重要學派....的思想主張」、下面「簡述自西周以來的『天下秩序』觀」,或者是16頁可看到「簡略」,可是在教學上我沒辦法「簡略」,有就是要講。另外,這些在選修裡面也有、是重疊的,是否該考慮到底應該放在哪裡?挑一個地方放。我們沒辦法簡略,因為要考試,如果要仔細上,那我們上不完,事實上超過一冊。實際的教學現場是這樣,「簡述」,坦白說是行不通的。

另外,「中共」、「中國」的文字敘述上不是很一致,如20頁,中共建立的部分,大部分文字會寫中共,「迫使中共採取強制節育政策」,但翻到21頁,「鄧小平讓中國參與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世界經濟體系」,坦白說,中共會覺得你稱它「中共」是一種侮辱,是否教科書在這部分用字應該一致。

世界史的部分:課綱裡的東亞文化圈其實是中國文化圈,中國文化史的部分太重了,東南亞史不見了,還有台灣文化史也不見了。

桃園高中歷史科楊欣玲老師

我們學校科內老師從網路上得到課綱內容,有做了一些討論。在教學現場,比較會造成困擾在三年級的部分有兩點。

第一點:過去,三年級已經具備了歷史知識,是採取專題式或主題式的討論,比如說中國的科學、藝術家的討論,但現在課綱是以時序的教學方式,這跟一、二年級重疊性很高,是以「時序」的觀念去談,而不是延伸討論,也回應前面老師所講的,感覺上,一、二、三年級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重疊性還蠻高的。

第二點:這次的內容是歷史,都沒有談到任何史學方法或現在新的史學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新的史學方法,應該要讓有興趣文史、法商的同學知道。

市立松山家商(綜合高中)歷史教師林虹妤
我有四點想提出來請教。

第一點,在歷史教學現場,我發現台灣史的第一冊第一單元,在討論考古與原住民的部分,跟國中的重疊性是有的。如果可以在考古的部分,加上研究方法,有別於國中的教學,會不會比較好?

第二節原住民的部分,現在原住民有十四族,包括還有未正名的,台灣有很多原住民族。以我們在台北教學遇到,有很多原住民的學生,他們對於我族的族群意識是很薄弱,是否能在原住民族部分多做一些敘述跟介紹,藉由孩子對我族文化的認識、能有更深的認同。在現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觀光越來越熱絡的過程中,可以在高中歷史教育第一章能多所描述與介紹,不管是在史前文化,或者是在原住民族這部分,是值得再加深、加廣。這對很多孩子,也許未來上了大學念的不是相關科系,但日後他從事相關工作能有多所認識。

我們台灣史牽涉到與明朝相關的通常是用年號,是否能再加上皇帝的諡號?這樣方便學生日後學習中國史時能有所連結。

另外,在東南亞史或朝鮮的部分,可以在重點部分多做一些說明。(發言時間到,另以書面資料補充)

‧壽山高中王偲宇老師
【第一次發言】
我是線上高中歷史老師,提出幾個課綱可以討論的地方。

第一個,之前95課綱的高三部分是用專題的方式,但現在調整成所謂文化史的方式,我覺得好像還不錯的部分。上冊是分成亞洲部分,東亞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台灣離韓國、日本非常近,像現在韓國很多歌曲、電視劇,或日本的日劇,甚至韓國提出豆漿是他們發明的,因為媒體的不正當報導,使得學生有錯誤的認知。我覺得這部份是可以跟學生教。

第二部分是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剛剛前面有老師提到東南亞史的部分,課綱委員提到會放到高二教。應該要更深層去認識東南亞文化,因為很多國人會去東南亞玩,是否能把印度跟東南亞放在一起教?他們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近的。

另外,中國史跟世界史,在高一、高二調整成1.51.5冊,中國史有六個單元、世界史也有六個單元,是否能請委員說明中國史跟世界史是在哪個地方切割?這樣我們比較好了解。

另外,高三下提到歐洲文化圈、非洲文化、中南美洲文化,歐洲文化圈第四主題第五點當代思潮提到美國精神,美國精神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那第六單位中南美洲文化為何不是如此?

第五單元提到黑人文化,課綱在這部分只有簡略說明,我不清楚是否之後到各家出版社撰寫教科書的時候,是否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像現在95課綱高三部分就出現各家出版社認知不一的情形。

18頁中國史,第三點的第四小點「海洋發展」,這標題是否能再說明清楚些?感覺有些抽象。另外,在18頁的第四主題第二單元「中華民國的建立」,跟第五單元的辛亥革命有些雷同部分,是否這邊可以調整一下?

‧聖心高中歷史科宋文惠老師
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很純粹歷史老師交換意見的場合,來了之後嚇一跳,發現有這麼多人來自不同地方,我以一個在線上歷史老師對課綱有些話要說,因為歷史課綱最近被政治弄到非常的,希望可以還給我們歷史一個專業。

我們應該教給小孩的是「文化中華、政治台灣」或「政治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要一百年了,如果我們不要這個,那明年要怎麼慶祝?

我們在聖心高一的台灣史教學,我們讓學生做口述史,讓他們回去找阿公阿嬤的歷史,有的阿公阿嬤是外省來的、有的阿公阿嬤是台灣來的,我覺得我們小孩都可以接受,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在這邊吵的非常激烈。我們小孩可以看「大江大海」,也可以看「海角七號」,我覺得我們小孩沒有這些問題,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要退一步看看,到底我們要給我們小孩什麼東西?

周杰倫寫的「青花瓷」是台灣創造出來的,可是如果沒有國文老師、歷史老師教、會有這些東西嗎?還有九把刀寫的《少林寺第八銅人》,都是台灣創造出來的。中華文化可以是涵養,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歷史解釋權丟掉了,像最近大陸在討論抗戰八年,他們說都是國民黨打的,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國民黨員,知道國民黨死了多少人。也許有些台灣人會說「那又關我什麼事」,但那些人犧牲、又該怎麼說?這些東西是不是應該還給我們小孩,讓他們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事,以免以後他長大了,我們不知道歷史怎麼教。

為什麼不能把真正的真實教給小孩?二二八也可以、白色恐怖也可以,國共內戰也可以,讓我們的小孩在多元文化訓練下,他們應該有這樣的能力去判斷。請大人不要太擔心,我覺得我們大人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太過擔心,覺得小孩都不會。我也會講台灣話、誰不會講台灣話,可是現在變成「會講台灣話、才是台灣人」,這樣好像也不對。現在很多人出來都要先講自己是台灣人、客家人、什麼什麼人,我覺得好像沒必要。

東南亞史我覺得太少,因為我們有太多外籍新娘、外勞、外傭看護,他們都來自東南亞,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

還有歷史的人跟故事太少了,我們的小孩到高中才接觸到歷史,他們都不是歷史系的孩子,能不能讓我們的歷史多元、有趣,多一點人讓他們做典範,沒有典範,然後我們才說他們都去看「艋舺」。其實這都是我們的錯。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王曉波: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沒去中國化問題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記者 李仲維)

台灣“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今天表示,有關研擬“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程綱要草案”的公聽會至昨天已經結束,根據現行草案,不可能會有“去中國化”的問題,兩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新出爐的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有四項特色,第一即是把台灣主權確立,是自鄭成功1662年驅逐荷蘭人後達成的18項協議寫入教科書當中,而鄭成功即是代表中國。

第二、在台灣史部分,把日據時代台灣人的抗日史列入,包括日本人屠殺台灣人、慰安婦、台灣同胞參加祖國革命、對日抗戰等都寫入教科書當中。

第三、根據開羅宣言、波茲坦宣言、中日和約,台灣屬於“中華民國”,這使台灣在二次大戰的地位獲得確立,因此沒有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第四、在中國史部分,在1949年之後加入兩岸關係史,意味“中華民國”在1949年之後雖然不能主宰中國史,但還是有兩岸關係史。

王曉波表示,目前公聽會已經結束,草案在略做調整之後將送課綱審議委員會審查,然後便由“教育部”公告實施,預計明年秋天新版的高中歷史教課 書就會有新的面貌,但目前課綱審議委員會的委員都是都是扁政府時代聘任的,如果“教育部”不重新聘任的話,他擔心恐怕還會有變數。


(出處: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9/27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課綱 認同台灣

(出處:自由時報  2010/9/24 言論廣場

◎ 蔡勝雄

高中歷史課綱南區公聽會在高雄中學舉辦,小組召集人吳文星教授宣示說,修訂 課綱的目標是要引導學生認識重要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以建立自我認同。在場的委員有一位自稱「我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的中國統一聯 盟副主席的台大教授,當場拒絕歷史老師也是前台灣南社社長鄭正煜的指名提問。鄭老師第二次依然指名要他回答,他乾脆離席,但是被抗議不得領取出席費。輪到 一位與聽者要發言,被發現字幕介紹是「曲阜遠東大學副校長」,全場譁然說:「外國人不得干預本國學政」。直到其頭銜被摘除,始以其本國人身分取得發言權。 足見出席人眾「自我認同」的意識相當高。

我提起「自我認同」要先「認識自我」,特別提到明清的海禁,及明鄭滅亡後,被遣送回中國的漢人,對 台灣漢人的人口變遷影響很大。課綱卻不提台灣的人口問題。我也提到台灣近代史最重要的二個事件─二二八及美麗島事件。前者關係到族群融合,及自我認知與認 同的問題;後者是台灣民主化的轉捩點,卻未見提及,但都是影響重大而且深遠的事。希望這次課綱的訂定,能以之為重點,明確標定。

(作者為高雄中學退休教師)

中國人史綱

  (出處:自由時報  2010/9/23 言論廣場
◎ 張安迪

高中歷史課綱草案上週公布,除備受爭議的台灣史上溯至三國時期外,中國史上課時數也由一學期增為一.五學期,多出來的時數來自刪減世界史,並且在世界史中還偷藏「中國史」內容。缺乏「世界觀」、「傾中」的高中歷史教材,讓人擔憂下一代的歷史教育。

歷 史課綱委員王曉波先生自述:「我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我父親是中國貴州人、母親是江西人,而我生在江西,我當然是中國人,不能侮辱我的國家與民 族」、「『終極統一』就是馬英九的方向,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也是馬英九的方向。」此話讓人恍然大悟,為什麼台灣的歷史教材會這麼編。

台灣聘請的歷史課綱委員接受中國媒體訪問,表態政治意識,現在還具體增加台灣高中歷史中國史教授時數,無怪乎新聞一出,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的網友「噓」聲四起。教育為百年大計,國家編寫課綱應該慎重嚴謹,不容少數人將扭曲史觀移植到國家未來棟樑的身上。

(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張炎憲︰馬政治指導歷史課綱

《星期專訪》張炎憲︰馬政治指導歷史課綱

記者鄒景雯/專訪

九八高中歷史課綱已上網公告,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博士受訪指出,目前公布的課綱內容,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都有問題,具有高度的馬英九政治指導在其中,必須讓社會更充分的討論,不應該在明年匆促定案實施。

記者問:九八課綱正在各地召開公聽會,將台灣上接三國時代,同時增加中國史授課時數,引起高度爭議,你的看法如何?

台灣史不應上推到三國

張炎憲:歷史教科書,有幾個問題,誰來寫?寫給誰看?寫的內容是什麼?當然,先有國家,在國家行政權下,才有歷史教科書。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一定是寫給台灣人看的,因此其呈現的應該是台灣的人,有原住民、漢人等各種不同族群的人為主體,而這國家代表什麼?寫出來的教科書就會不同。由此看高中教科書的台灣史上推到三國,這就沒意思了。這既不是台灣的人,也不是台灣的活動,其目的只是要聯繫與中國的關係,這是整個教科書的大問題。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短 評-是該往南看一看

短 評-是該往南看一看

* 2010-09-19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教育部舉行新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統獨當然要吵,但有老師建議增加東南亞史,這是個好建議。

台灣位於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論地理位置離東南亞很近,不過一直以來有些優越感加勢利眼,不太瞧得起南方這些國家。一般人對日本或南韓相當熟悉,對美國可能也如數家珍,但說到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狀況,卻大部分莫宰羊,也沒有興趣了解。

高中歷史新課綱 缺世界觀

高中歷史新課綱 缺世界觀
2010/09/18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中區公聽會,昨天在台中市文華高中登場,60多名家長、教師、民間團體參與,宛如政治立場、台灣定位辯論大會。多數認為「新課綱缺乏世界觀,台灣史比重不足」;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指出,世界史「東亞文化圈」部分,「偷藏」中國史內容,中國史比重太重!

出席的家長代表王仁彬說,新課綱台灣史、中國史1比1.5或1比1.2,完全不合理,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教學,是以其他國家為主軸,台灣的情形很特殊,應該定位清楚。

高中歷史課綱爭議,教長:請尊重專業


    媒體報導,研議中的高中歷史課綱,將提高中國歷史部分,綠營批評是強推「統 派史觀」,教育部長吳清基上午表示:歷史課綱公佈之後,將舉行公聽會巡迴,聽取各方意見,後續還有審查委員把關,請外界「尊重專業」,不要訴諸意識型態。 此外,他對於外界批評台北市政府動員所屬機關,強力促銷花博,也挺身為台北市府叫屈。他表示:大型國際活動爭取不易,市府僅以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動,原本就 需要全面動員,他呼籲外界多點鼓勵,少些批評。
   

高中歷史六冊/三冊都有中國史 高中老師憂心

高中歷史六冊/三冊都有中國史 高中老師憂心

〔記者曾韋禎、郭芳綺/綜合報導〕備受爭議的九八高中歷史課綱已上網公告,也正舉行公聽會。南區公聽會昨在高雄中學舉行,針對中國史比例被提高,支持與反對意見不一,反對的高中老師認為,若中國史比例過重,將壓縮台灣近代史授課時間,使台灣學生缺乏近代史觀;而支持者堅持「中國與台灣是一家人」的論點,史觀當然具有不可切割性。

身為課綱委員之一的歷史老師藍朝金認為,就算學生讀完高中歷史不見得拿高分,這也是許多歷史老師的無奈心聲;東港高中歷史老師楊貞莉則說,世界史、文明史有太多重疊。

台灣南社前社長鄭正煜批評,中國史比例從一倍調整為一.五倍,根本是為了迎合中國共產黨當權者;他並指名課綱委員、台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回應,引起王曉波不滿拒答,一度起身離席。

高中歷史教學裡的征服者與被征服者角度

轉引自歷史學科中心
高中歷史教學裡的征服者與被征服者角度

高中歷史課綱/東南亞史觀何去何從?公聽會激辯

高中歷史課綱/東南亞史觀何去何從?公聽會激辯
2010/09/16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教育部日前公布高中歷史課綱草案,今天首度在中山女高舉辦北區公聽會,一早在會場外就有統派與獨派人士舉牌表達意見,但秩序平和。會場內,有學者認為,新課綱以中國史觀來看待東南亞,並不適合;更有歷史老師認為,台灣有這麼多新移民子女,應該納入東南亞史讓史料更加多元。

教育部公布的高中史課綱草案,高中四冊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將從1:1:2調整成1:1.5:1.5, 但引來部分人士的反對;課綱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表示,高中課程時數就這麼多,只能在有限的幅度內進行調整,尤其是中國史部分,很多教學現場的老師都反應中國史教不完,因此才決議增加0.5冊。

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薛化元認為,除了中國史與台灣史的比例問題外,新課綱中以中國史觀來看待東南亞,仍侷限於過去的想法當中,而且東南亞歸類於世界史,卻參雜中國的史觀,界定不清的問題必須重新考慮。

靜心女中歷史老師宋文惠認為,台灣新移民子女日增,多數來自越南或印尼,東南亞史的內容應增加,讓新移民之子了解母親國家的歷史,也讓台灣孩子學會尊重多元。

至於台灣史料是否要將三國東吳的夷州納入,也在公聽會中引起激烈發言,黃克武解釋,三國史料有爭議,但經過徵詢台灣史專家後,仍決定納入,但會註明史料有不同見解,讓學生也可學習接受多元的史料。

高中歷史新課綱 為難師生

高中歷史新課綱 為難師生
【聯合報╱吳政勳/教(投縣草屯)】
2010.09.19 02:59 am

筆者擔任高中歷史教師,參加中部歷史新課綱草案公聽會後,有以下幾點看法。

課綱內容太多:第一線教學的教師最垢病九五課綱的,是中國史的教學時數不足,因此新草案中國史時數延長半學期,世界史則減少半學期;但新課綱高三文化史部分,卻有許多內容與高一、二的中國史和世界史有重疊,另外更新增非洲史等新內容,趕課問題依舊。

邏輯與連貫性有問題:每個國家與文明的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學術等問題,是環環相扣的。但目前新課綱高二世界史著重在政治的發展,高三文化史才談其他方面,邏輯連貫性被一切為二。

教材內容太過專業:先前八八課綱、九五課綱都出現,大學教授將個人研究的觀點,寫入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情形,而這些內容卻是筆者十多年前在大學和研究所讀書時所學習的課程。換言之,現在的高中生在國中畢業後,在高中所接受的歷史教育,是直接跳級到大學階段,甚至研究所階段,教育應該循序漸進,如此作法是否合理?

先前曾經有學生畢業後,返校向筆者談及大學的歷史課程:「老師,我們現在大學教授歷史課所教的內容,你以前高中時都教過了,還好我高中時的講義都有留下來!」

聽到學生這麼說,我不禁質疑,現在是高中歷史課程太難了?還是大學教授太不長進或太過理想化?也難怪有大學生寧可蹺課!

【2010/09/19 聯合報】

高中歷史新課綱公聽會 砲聲隆隆

高中歷史新課綱公聽會 砲聲隆隆
2010/09/19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高雄中學昨天舉行普通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南區公聽會,南社退休教師鄭正煜抨擊新課綱是「中國殖民教育的去台灣化」,現場砲聲隆隆。

課綱召集人黃克武謝謝各方指教,但也坦言「無法透過解決歷史問題,來解決政治問題。」

鄭正煜在公聽會一開場就提出權宜問題,指公聽會重點應是讓各方表達意見,課綱簡報可以精簡。黃克武從善如流,在十分鐘內完成簡報。會場外包括中國統一聯盟、勞動人權協會、勞動黨等團體,則表達「發揚民族正氣、反對分離史觀、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的主張。

公聽會中,台灣公義行動聯盟、抗日志士親屬協會、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文學台灣等團體及學者陸續發言。當輪到「曲阜遠東大學副校長裴源」發言時,台下群情激憤,怒罵並阻止他上台。主持會議的雄中校長黃秀霞提出查驗身分作法,裴源拿出中華民國身分證,指自己是師範畢業,現已退休,撤除頭銜才發言。

鄭正煜二次發言時,指用華語教學是對台灣歷史教育的摧殘,更直指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王曉波,就是是將台灣史教育減為一學期的人。王曉波火爆反駁:「不可以扣帽子!」指自己一家兩代三政治犯,他相信民主,為台灣人民死而無悔,沒人可叫他封口,也沒有人能扒開他的口叫他說什麼、或不說什麼!

前鎮高中歷史教師洪碧霞認為,高中歷史連灌輸歷史知識都不夠,遑論「培養學生探討歷史問題、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的課綱目標。東港高中歷史教師楊莉指出,高二世界史與高三文明史有高度重疊,請課綱小組再思量。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分裂社會無共同大我,如何建設台灣?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高中歷史課綱 統獨史觀拉鋸

高中歷史課綱 統獨史觀拉鋸 首場公聽會 場內學者觀點爭議 場外也見立場分岐

* 2010-09-17
* 旺報
* 【記者洪肇君/綜合報導】

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昨天起一連四天在北中南東區舉辦公聽會,首日在中山女高的場次,統派、獨派人士各自於場外舉牌表達意見;學者對新課綱以中國史觀看待東南亞,並不認同,另有歷史老師認為,中國史的上古史頗有疑義。

中國史內容增加0.5冊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四冊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將從1:1:2調整成1:1.5:1.5;歷史課綱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表示,很多老師都反應中國史教不完,因此決議增加0.5冊。

政大歷史系教授薛化元認為,新課綱中以中國史觀看待東南亞,仍侷限於過去的想法,而且東南亞被歸類屬世界史,卻參雜中國史觀,界定不清。

臺灣史上溯三國 當三思

臺灣史上溯三國 當三思

* 2010-09-17
* 中國時報
* 【陳信雄】

「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準備把「臺灣史上溯三國」的說法列入教科書,引起激辯。昨日,有學者在時論廣場表示「臺灣史上溯三國」極有可能,是客觀的存在,編入教科書「沒啥好怕」。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淺見以為,「臺灣史上溯三國」並非古人之說,是九十二年前日本學者提出的創見。民國七年東京大學市村瓚次郎提出新論,認為《三國志》所載「夷州」是臺灣。市村是依據法國、荷蘭、德國漢學家的新說,他們認為隋代「流求」是臺灣,市村以為三國「夷州」極似隋代「流求」,因此認定夷州為臺灣。此說一出,日本、中國學者大多接受,特別是中央研究民族研究所創辦人凌純聲,舉出方位、氣侯等九項論證,認定孫權遣兵所至「夷州」為臺灣。

然則這些說法大有可疑,主要有以下六端: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臺灣史上溯三國 沒啥好怕的

臺灣史上溯三國 沒啥好怕的

* 2010-09-16
* 中國時報
* 【王文進、許聖和】

近日來因為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對臺灣史是否應該上溯三國時期的爭執,使得原本單純的史學問題,再度捲入統獨的意識焦慮之中。

根據《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的記載,黃龍二年(西元二三○年)孫吳曾派軍東征夷州。而後據中央研究院院士凌純聲於一九五二年加以考證夷州實為今日之臺灣,凌院士此文寫作的年代,臺灣正陵逼於中共的強勢威脅,應無所謂為「統派」作史的可能性。若就中國航海技術的發展配合來看,凌氏的推測極有可能,何況在酈道元《水經.江水注》中,就曾記載孫權部隊的戰艦已可容納三千軍士,遠勝於今日國人喜愛搭乘出遊的麗星郵輪載客量兩倍之多,顯見孫權時期的航海技術絕對有東渡來臺的能力。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98歷史課綱草案

990913

爭議性素材入課綱/台灣史上溯添困惑 家長聯盟︰放孩子一馬吧

爭議性素材入課綱/台灣史上溯添困惑 家長聯盟︰放孩子一馬吧

〔記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昨天上網公布(http://203.68.236.93/xoops2/),把學術界具高度爭議的「台灣史上溯三國時代」編入課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昨天痛批,歷史課綱應讓孩子在已驗證事實中找到合理解釋,「而不是在爭議中沈淪」,如把專家都無法定論的素材放入課綱,孩子們更難以判斷,希望政府放了孩子一馬。

教育部課綱專案小組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坦承,流求和夷洲是否為台灣,的確有不同學門的爭議,但他強調,此爭議不但是學術爭議,也是認同上的爭議,談或不談都有人有意見,不如把學術爭議擺上檯面,可使學生了解歷史問題的歧異性及多元性,因此課綱小組希望把台灣史上溯三國時代的「爭議」編入教科書。

但林文虎不以為然,強調課綱應要嚴謹,否則會引起一些詭辯的爭論,目前歷史課綱有太多情緒,應跳脫政治、政黨、地域的褊狹。

北市中正高中歷史老師許孝誠也表示,沒定論的內容不宜放入課本正文;而「九五暫綱」的中國史著重在明清之後,新課綱如把中國史延長為一.五學期,中共發展及中國現況可有較多著墨,但世界史減為一.五學期,基於略古詳今,應會縮短世界古文明部分,比重調整在主題式教學上影響不大,但教材內容可能會有銜接落差,例如中國史從高中一下到二上的一半,突從現代中國跳到世界古文明,對師生都是考驗。

對台灣史、中國史的比例,教育部長吳清基昨日表示,「尊重專業」。中教司長張明文則解釋,以高一到高三共六冊來看,從九五暫綱至新課綱,都是台灣史一冊、中國史二冊、世界史三冊的分配,僅就高一和高二必修四冊來析論,才會指中國史增為一.五冊。

吳清基︰修訂尊重專業

但張的說法,隨即被黃克武「更正」指出,高三選修是世界文化史,無法算出其中的中國史比例,而就高一高二必修四學期計算,比例確是改為台灣史一學期、中國史一.五學期、世界史一.五學期。
歷史課新課綱中國史教不完 1→1.5學期

* 2010-09-14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公告新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未來高一、高二共四冊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由原先的一比一比二調整為一比一.五比一.五。課綱也指出,「有關台、澎的文字記錄始於三國東吳與隋代相關爭議,可在教科書中一併討論」。

 新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公布後,教育部將從九月十六日到十九日分別在北、中、南、東四地召開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如果一切順利,新高中歷史課綱將與新國文課綱一樣,都從一○一學年高一生開啟實施。

 新歷史課綱草案中提及「台灣史上溯到三國」議題,被一些學者質疑是「強銷統派史觀」。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新歷史課綱草案內容完全尊重專業,也會廣徵各界意見。

 教育部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召集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說,過去高中歷史九五暫綱在施行時,第一線教學現場遇到不少困難,譬如中國史授課時數不足、高三歷史專題太過艱深等,新歷史課綱針對這些缺點加以改進。

 高中九五暫綱中,台灣史一學期、中國史一學期、世界史兩學期,再加上高三整年教歷史專題。新歷史課綱則調整為,台灣史一學期、中國史一.五學期、世界史一.五學期,再加上高三上學期教「東亞文化圈、印度及伊斯蘭文化」、高三下教「歐洲文化圈、非洲及中南美洲文化」。

 過去高中歷史老師一直反映,中國史分量很重,只有一學期根本教不完;而且要高三生做歷史專題,他們根本沒能力做。黃克武表示,新歷史課綱將中國史從一學期調整為一.五學期,高三也教更廣泛的世界歷史,有利於老師教學、學生學習。

 台灣史有上溯到三國嗎?根據《三國志·孫權傳》及《隋書·東夷列傳》的記載,在三國時代的東吳、隋朝分別曾派人到夷洲、流求。後來一些學者考據認為夷洲、流求就是現在的台灣,但另一派學者不這麼看,引發爭論。

 黃克武說,新歷史課綱裡面,並未下定論「台灣史上溯三國」,而是說「台灣史是否上溯三國仍有爭論,這議題可編進歷史教科書裡面,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他認為,「台灣史是否上溯三國」目前仍是學術爭議,課綱小組只是放到檯面上來討論。

台灣史溯三國?可教學生解釋歷史

台灣史溯三國?可教學生解釋歷史

* 2010-09-14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國史超過四千年,過去只用一學期來教,老師為了趕課,常常講二句話就走過四百年,像話嗎?」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王曉波說,新歷史課綱將中國史從一學期調整為一.五學期,是正確方向。他也表示,台灣史原本就上溯至三國,反對的人是「書沒讀通」。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則反駁,要編入教科書讓中小學生讀的內容,必須沒有爭議,否則連學者都未搞定的素材,卻要高中老師教給學生,豈不是會大亂。現在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根本未有定論,所以不該編進教科書裡面。

 高中九九課綱已在九月上路,但歷史課綱卻趕不上隊伍,現仍未定案。王曉波說,台灣史和中國史的分量差很大,但過去都是用一個學期來教,這樣不對。依據教學現場的需要,新課綱當然要增加中國史的上課時數。

 關於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的問題,王曉波說,中央研究院院士凌純聲、郭廷以及曹永和三人的論點認為台灣史溯及三國,但史明、柏楊等認為不是,為了妥協,所以新歷史課綱上就說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仍有爭議。

 「看看兩邊的學者,就可以知道哪一派的觀點可信!」王曉波說,台灣史原本就溯及三國,沒什麼爭議,他願意接受各界公開辯論的挑戰,爭出個是非來。

 但陳儀深也引述郭廷以、曹永和等院士的觀點說,這兩人雖然提及台灣史可能溯及三國,但並未肯定,仍有相當保留。所以,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並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學術界仍在爭論中。

 中山女中歷史老師邱永春表示,日據時代的日本學者,就提出台灣史溯及三國的說法,一些考古證據也支持這觀點。歷史教學不是只教歷史事實,也教學生解釋歷史,即使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未有定論,也可納入教科書中,讓學生在上課時討論也很好。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史上溯三國 學者斥強銷統派史觀

引自2010/9/13自由時報

高中歷史課綱草案今公告 中國史要多讀半學期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備受爭議的高中歷史課綱最新草案今將上網公告,增加中國史的授課時數,由一學期增為一.五學期,世界史則由二學期減為一.五學期;而台灣史雖維持一學期,但上溯到三國時代的東吳與隋代,引發學者張炎憲質疑,指統派學者把有疑義的史觀強放入課綱,企圖藉此證明台灣自始是中國的一部分,是要誤導和強迫下一代做錯誤認同,用政治觀點解讀歷史。

企圖強拗台灣自始即屬於中國

由於部分課綱委員反彈及力爭,課綱因此在「說明欄」上首次明列「把台灣史上溯三國,此論點具有爭議,必須一併討論」。

教育部去年決定重修高中歷史課綱,但前課綱委員周婉窈揭露,整個修訂過程是部分學者刻意要拉近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觀,各界一片譁然。教育部為此下達封口令,要求不得對外洩漏修訂內容。而為與國文課綱同步實施,歷史科草案加速於近日定案。教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草案內容尊重專業,預定今上網公告,週四起將在北中南東召開四場公聽會,若修訂順利,將與國文課綱同步自一○一學年實施。

周四起分區召開四場公聽會

除授課時數增加中國史的比重,課綱研修初版原欲在十六世紀台灣史,強調「中國海盜來台與顏思齊、鄭芝龍在台經營」,暗示台灣先民為海盜後裔,本報披露後引發社會譁然,新案因而刪除「中國海盜及顏思齊」等字眼,但會提鄭芝龍,且把十六世紀台灣史提高層級為「國際競爭時代」,納入當時覬覦台灣的外國勢力,包括荷、西、葡及日本海盜,也藉此容納中國漢人。

對於台灣史追溯到三國,政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直批,這是因部分課綱委員強拗台灣自始即屬於中國,但「夷洲、流求是不是台灣」在台灣史研究中未有定論,草案若停留在數十年前對歷史的認知,將是落伍課綱,況且中、台若早有關連,何以後來再無文獻記載?中間八、九百年的空白,老師要如何跟學生說明?

周婉窈也認為,扯上夷洲、流求,是回復到民國八十八年前的部編本舊路,但吳國得夷洲,夷洲非自願;隋書記載每次作戰,「流求」都被打敗、被擄掠,若要從這裡導引,中國自古就要占領、「經營」台灣,是不是要把台灣小孩的頭殼教壞掉、兩岸歷史更混淆?

綠委痛批馬政府對台灣人洗腦

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則說,中國史比例增為一.五學期是專案小組的決議。另有不具名的課綱委員則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管喜歡、討厭或憎恨,都須對中國有所了解,無法置之不理。

但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痛批,不是要不要認識中國的問題,而是要「正確的認識中國」,未來台灣史明顯少於中國史,繼國文課綱提高範文文言文上限後,馬政府又擴增中國史,刻意強加統派史觀,傾中立場一以貫之,更凸顯其害怕台灣學子對國家產生自我認同。立委陳亭妃也批評,這是要對台灣人思想改造、洗腦。

北市某高中陳姓歷史老師則認為,目前只有一學期教中國史,確有教不完的問題。至於台灣史是否要延伸加強與三國時代的關聯性,各界恐有不同看法,需更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