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分析99課綱草案

龍騰文化為高中歷史老師編的《探索‧新教學》No.3剛出版,該刊主編黃德宗先生(板橋高中老師)撰寫的〈主編的話〉,對99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和現行的95課綱提出精闢的比較(頁1-3)。該文從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很具參考價值。本部落格特地徵得龍騰文化的同意,轉載於此,提供給關心歷史課綱問題的老師和讀者。

探索新教學NO.3(P1~3)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社会が分裂する「歴史教育」:馬英九政権、中国史2倍を画策

長く台湾の歴史とは中国大陸の歴史だった。民主化の進展とともに教育も台湾史重視の機運が生まれたが、台湾史を独立して教え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中学校では 13年前、高校ではわずか4年前に過ぎない。歴史教育は、親台湾派と親中国派に社会が分裂する火種としていまだにくすぶっている。【高田英俊】

教育は未来を方向付ける。その根幹をなす歴史教科書で、馬英九政権が不穏な動きを見せている。事が公になったのは、高校用歴史教科書の新しいガイドライン「課綱」を策定する委員の一人、周婉窈・台湾大学歴史系教授が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で公表した文章だった。

周教授は日本語版もある著書「台湾歴史図説」で知られる。この島の歴史を先史時代から説き起こし、多様性に満ちた原住民の姿や生活、外来政権による支配、日本統治の功罪などを多面的に情感あふれる文章でつづった。累計10万部超は類書では最も売れている。

その彼女は昨年4月、2009学校年度(2009年9月~10年8月)から導入予定だった「98課綱」委員会の委員に選ばれた。教育部が任命した召集人 (委員長)以下、計13人の専門家が昨年末までに10回の会合を開催。しかし議論は平行線をたどる。化学や数学など全23科目を対象にしたが、歴史のみが 最後まで教育部に据え置かれる異例の事態だった。

焦点は、台湾史を中国史に含めるか、中国史に割く量を実質2倍以上にするか。結論が出ないまま教育部は今年2月、委員を19人に増やし、うち9人を新任に入れ替えてしまう。中国史増量に反対した委員7人のうち4人は自ら留任拒否または事実上の退任となった。

周教授はこれに反発し、問題を社会に問おうと公表に踏み切る。そして「政府内部の情報を公開した。倫理上残るべきではない」と委員を辞めた。

繼續閱讀,請點選連結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11/6【守護民主論壇】當台灣民主遇見歷史課綱

Ø時間:2010116日(星期六)13301630
Ø  地點:台北教育大學視聽館4樓,F408階梯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134)


Ø  主辦單位: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所、台灣法學會
*email聯絡:tdw2012@gmail.com.tw
*聯絡電話:02-2368-1748 李小姐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

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台北場

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記錄、整理:「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工作小組
編按:教育部陸續在北中南辦理「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小編也參與了台北場,在現場統獨團體砲聲隆隆中,聽到好幾位老師針對課綱提出語重心長的建議,到底我們要教什麼東西給學生、歷史教學時間已經不夠、新課綱知識點卻仍增加、考試引導教學、文化史有關中國史的內容多所重複,會後媒體報導篇幅有限,許多老師的寶貴意見沒有呈現。
      小編特地將在台北場聽到的第一線歷史老師對於課綱的意見全數整理在此,若有缺漏或錯誤處,歡迎文章中發言的各位老師指正補充,也歡迎其他高中歷史老師們在此表達想法,926花蓮場公聽會也請大家能多多前往關心。

登記發言
‧湖口高中陳文科老師 
聽到前面前輩講的話,我個人覺得,其實我們不要把政治的立場帶到學術圈,政治跟文化應該是有區隔。無論如何,台灣人其實還是華人,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中華文化。

在課綱中國史的部分,我們高中老師有些看法,整個中國史的部分從周代到清治(?聽不清楚),他的政治史都被拿掉了,而是以制度、經濟為主,這是矯枉過正,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以前國編版政治史比較多,但其實還是有社會經濟、社會文化部分。從84課綱後,整個矯枉過正,政治史都被拿掉,實際上,我們發現社會經濟的演變,還是受到政治演變的影響、各方面互相有關係。現在我們歷史界認為說,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這四大領域是整體的歷史觀念,所以,不該過度的矯枉過正。

而且,我們發現,很多部分課綱沒講、課本沒寫,可是考試還是會考出來,針對這樣的情況,重要的歷史事件跟人物應該還是要教。因為,第一線老師會發現學生有很多問題,以為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好像學生都知道,但事實上學生都不知道,曾經有學生問我:「關公跟劉備是不是同一個人?」,我聽到都快昏倒,一個姓關、一個姓劉怎會是同一個人,還有人不知道三國是哪三國?課本有教的,學生都不一定會,更何況是課本沒有教的部分?

世界史的方面,東南亞的歷史蠻重要的,以前84課綱有,但現在沒有了,東南亞離我們很近,東南亞史應該再加強。

‧延平高中歷史科陳淑媛老師
我以第一線的老師,針對課綱提出四個問題。

台灣史的部分:13頁提到日治時期,當中的說明1-2「說明日本的高壓與警察制度,引來不少武裝抗日活動」,可是翻到142-1,「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台灣的政治變遷,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仔細看這些文字敘述,會發現抗日的是「志士」,那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這些受難者是什麼呢?是否在這兩部分的輕重上是有些不同的?

中國史的部分:剛剛有老師提到政治史被拿掉,但現在課綱幾乎國編版的內容都放回來了。就我在教學上會遇到的很大問題是,如課綱15頁春秋戰國時代2-2,「簡述『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及重要學派....的思想主張」、下面「簡述自西周以來的『天下秩序』觀」,或者是16頁可看到「簡略」,可是在教學上我沒辦法「簡略」,有就是要講。另外,這些在選修裡面也有、是重疊的,是否該考慮到底應該放在哪裡?挑一個地方放。我們沒辦法簡略,因為要考試,如果要仔細上,那我們上不完,事實上超過一冊。實際的教學現場是這樣,「簡述」,坦白說是行不通的。

另外,「中共」、「中國」的文字敘述上不是很一致,如20頁,中共建立的部分,大部分文字會寫中共,「迫使中共採取強制節育政策」,但翻到21頁,「鄧小平讓中國參與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世界經濟體系」,坦白說,中共會覺得你稱它「中共」是一種侮辱,是否教科書在這部分用字應該一致。

世界史的部分:課綱裡的東亞文化圈其實是中國文化圈,中國文化史的部分太重了,東南亞史不見了,還有台灣文化史也不見了。

桃園高中歷史科楊欣玲老師

我們學校科內老師從網路上得到課綱內容,有做了一些討論。在教學現場,比較會造成困擾在三年級的部分有兩點。

第一點:過去,三年級已經具備了歷史知識,是採取專題式或主題式的討論,比如說中國的科學、藝術家的討論,但現在課綱是以時序的教學方式,這跟一、二年級重疊性很高,是以「時序」的觀念去談,而不是延伸討論,也回應前面老師所講的,感覺上,一、二、三年級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重疊性還蠻高的。

第二點:這次的內容是歷史,都沒有談到任何史學方法或現在新的史學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新的史學方法,應該要讓有興趣文史、法商的同學知道。

市立松山家商(綜合高中)歷史教師林虹妤
我有四點想提出來請教。

第一點,在歷史教學現場,我發現台灣史的第一冊第一單元,在討論考古與原住民的部分,跟國中的重疊性是有的。如果可以在考古的部分,加上研究方法,有別於國中的教學,會不會比較好?

第二節原住民的部分,現在原住民有十四族,包括還有未正名的,台灣有很多原住民族。以我們在台北教學遇到,有很多原住民的學生,他們對於我族的族群意識是很薄弱,是否能在原住民族部分多做一些敘述跟介紹,藉由孩子對我族文化的認識、能有更深的認同。在現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觀光越來越熱絡的過程中,可以在高中歷史教育第一章能多所描述與介紹,不管是在史前文化,或者是在原住民族這部分,是值得再加深、加廣。這對很多孩子,也許未來上了大學念的不是相關科系,但日後他從事相關工作能有多所認識。

我們台灣史牽涉到與明朝相關的通常是用年號,是否能再加上皇帝的諡號?這樣方便學生日後學習中國史時能有所連結。

另外,在東南亞史或朝鮮的部分,可以在重點部分多做一些說明。(發言時間到,另以書面資料補充)

‧壽山高中王偲宇老師
【第一次發言】
我是線上高中歷史老師,提出幾個課綱可以討論的地方。

第一個,之前95課綱的高三部分是用專題的方式,但現在調整成所謂文化史的方式,我覺得好像還不錯的部分。上冊是分成亞洲部分,東亞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台灣離韓國、日本非常近,像現在韓國很多歌曲、電視劇,或日本的日劇,甚至韓國提出豆漿是他們發明的,因為媒體的不正當報導,使得學生有錯誤的認知。我覺得這部份是可以跟學生教。

第二部分是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剛剛前面有老師提到東南亞史的部分,課綱委員提到會放到高二教。應該要更深層去認識東南亞文化,因為很多國人會去東南亞玩,是否能把印度跟東南亞放在一起教?他們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近的。

另外,中國史跟世界史,在高一、高二調整成1.51.5冊,中國史有六個單元、世界史也有六個單元,是否能請委員說明中國史跟世界史是在哪個地方切割?這樣我們比較好了解。

另外,高三下提到歐洲文化圈、非洲文化、中南美洲文化,歐洲文化圈第四主題第五點當代思潮提到美國精神,美國精神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那第六單位中南美洲文化為何不是如此?

第五單元提到黑人文化,課綱在這部分只有簡略說明,我不清楚是否之後到各家出版社撰寫教科書的時候,是否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像現在95課綱高三部分就出現各家出版社認知不一的情形。

18頁中國史,第三點的第四小點「海洋發展」,這標題是否能再說明清楚些?感覺有些抽象。另外,在18頁的第四主題第二單元「中華民國的建立」,跟第五單元的辛亥革命有些雷同部分,是否這邊可以調整一下?

‧聖心高中歷史科宋文惠老師
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很純粹歷史老師交換意見的場合,來了之後嚇一跳,發現有這麼多人來自不同地方,我以一個在線上歷史老師對課綱有些話要說,因為歷史課綱最近被政治弄到非常的,希望可以還給我們歷史一個專業。

我們應該教給小孩的是「文化中華、政治台灣」或「政治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要一百年了,如果我們不要這個,那明年要怎麼慶祝?

我們在聖心高一的台灣史教學,我們讓學生做口述史,讓他們回去找阿公阿嬤的歷史,有的阿公阿嬤是外省來的、有的阿公阿嬤是台灣來的,我覺得我們小孩都可以接受,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在這邊吵的非常激烈。我們小孩可以看「大江大海」,也可以看「海角七號」,我覺得我們小孩沒有這些問題,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要退一步看看,到底我們要給我們小孩什麼東西?

周杰倫寫的「青花瓷」是台灣創造出來的,可是如果沒有國文老師、歷史老師教、會有這些東西嗎?還有九把刀寫的《少林寺第八銅人》,都是台灣創造出來的。中華文化可以是涵養,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歷史解釋權丟掉了,像最近大陸在討論抗戰八年,他們說都是國民黨打的,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國民黨員,知道國民黨死了多少人。也許有些台灣人會說「那又關我什麼事」,但那些人犧牲、又該怎麼說?這些東西是不是應該還給我們小孩,讓他們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事,以免以後他長大了,我們不知道歷史怎麼教。

為什麼不能把真正的真實教給小孩?二二八也可以、白色恐怖也可以,國共內戰也可以,讓我們的小孩在多元文化訓練下,他們應該有這樣的能力去判斷。請大人不要太擔心,我覺得我們大人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太過擔心,覺得小孩都不會。我也會講台灣話、誰不會講台灣話,可是現在變成「會講台灣話、才是台灣人」,這樣好像也不對。現在很多人出來都要先講自己是台灣人、客家人、什麼什麼人,我覺得好像沒必要。

東南亞史我覺得太少,因為我們有太多外籍新娘、外勞、外傭看護,他們都來自東南亞,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

還有歷史的人跟故事太少了,我們的小孩到高中才接觸到歷史,他們都不是歷史系的孩子,能不能讓我們的歷史多元、有趣,多一點人讓他們做典範,沒有典範,然後我們才說他們都去看「艋舺」。其實這都是我們的錯。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王曉波: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沒去中國化問題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記者 李仲維)

台灣“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今天表示,有關研擬“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程綱要草案”的公聽會至昨天已經結束,根據現行草案,不可能會有“去中國化”的問題,兩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新出爐的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有四項特色,第一即是把台灣主權確立,是自鄭成功1662年驅逐荷蘭人後達成的18項協議寫入教科書當中,而鄭成功即是代表中國。

第二、在台灣史部分,把日據時代台灣人的抗日史列入,包括日本人屠殺台灣人、慰安婦、台灣同胞參加祖國革命、對日抗戰等都寫入教科書當中。

第三、根據開羅宣言、波茲坦宣言、中日和約,台灣屬於“中華民國”,這使台灣在二次大戰的地位獲得確立,因此沒有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第四、在中國史部分,在1949年之後加入兩岸關係史,意味“中華民國”在1949年之後雖然不能主宰中國史,但還是有兩岸關係史。

王曉波表示,目前公聽會已經結束,草案在略做調整之後將送課綱審議委員會審查,然後便由“教育部”公告實施,預計明年秋天新版的高中歷史教課 書就會有新的面貌,但目前課綱審議委員會的委員都是都是扁政府時代聘任的,如果“教育部”不重新聘任的話,他擔心恐怕還會有變數。


(出處: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9/27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課綱 認同台灣

(出處:自由時報  2010/9/24 言論廣場

◎ 蔡勝雄

高中歷史課綱南區公聽會在高雄中學舉辦,小組召集人吳文星教授宣示說,修訂 課綱的目標是要引導學生認識重要的歷史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以建立自我認同。在場的委員有一位自稱「我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的中國統一聯 盟副主席的台大教授,當場拒絕歷史老師也是前台灣南社社長鄭正煜的指名提問。鄭老師第二次依然指名要他回答,他乾脆離席,但是被抗議不得領取出席費。輪到 一位與聽者要發言,被發現字幕介紹是「曲阜遠東大學副校長」,全場譁然說:「外國人不得干預本國學政」。直到其頭銜被摘除,始以其本國人身分取得發言權。 足見出席人眾「自我認同」的意識相當高。

我提起「自我認同」要先「認識自我」,特別提到明清的海禁,及明鄭滅亡後,被遣送回中國的漢人,對 台灣漢人的人口變遷影響很大。課綱卻不提台灣的人口問題。我也提到台灣近代史最重要的二個事件─二二八及美麗島事件。前者關係到族群融合,及自我認知與認 同的問題;後者是台灣民主化的轉捩點,卻未見提及,但都是影響重大而且深遠的事。希望這次課綱的訂定,能以之為重點,明確標定。

(作者為高雄中學退休教師)

中國人史綱

  (出處:自由時報  2010/9/23 言論廣場
◎ 張安迪

高中歷史課綱草案上週公布,除備受爭議的台灣史上溯至三國時期外,中國史上課時數也由一學期增為一.五學期,多出來的時數來自刪減世界史,並且在世界史中還偷藏「中國史」內容。缺乏「世界觀」、「傾中」的高中歷史教材,讓人擔憂下一代的歷史教育。

歷 史課綱委員王曉波先生自述:「我是中國人、不是台灣人」、「我父親是中國貴州人、母親是江西人,而我生在江西,我當然是中國人,不能侮辱我的國家與民 族」、「『終極統一』就是馬英九的方向,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也是馬英九的方向。」此話讓人恍然大悟,為什麼台灣的歷史教材會這麼編。

台灣聘請的歷史課綱委員接受中國媒體訪問,表態政治意識,現在還具體增加台灣高中歷史中國史教授時數,無怪乎新聞一出,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的網友「噓」聲四起。教育為百年大計,國家編寫課綱應該慎重嚴謹,不容少數人將扭曲史觀移植到國家未來棟樑的身上。

(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張炎憲︰馬政治指導歷史課綱

《星期專訪》張炎憲︰馬政治指導歷史課綱

記者鄒景雯/專訪

九八高中歷史課綱已上網公告,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博士受訪指出,目前公布的課綱內容,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都有問題,具有高度的馬英九政治指導在其中,必須讓社會更充分的討論,不應該在明年匆促定案實施。

記者問:九八課綱正在各地召開公聽會,將台灣上接三國時代,同時增加中國史授課時數,引起高度爭議,你的看法如何?

台灣史不應上推到三國

張炎憲:歷史教科書,有幾個問題,誰來寫?寫給誰看?寫的內容是什麼?當然,先有國家,在國家行政權下,才有歷史教科書。台灣的歷史教科書一定是寫給台灣人看的,因此其呈現的應該是台灣的人,有原住民、漢人等各種不同族群的人為主體,而這國家代表什麼?寫出來的教科書就會不同。由此看高中教科書的台灣史上推到三國,這就沒意思了。這既不是台灣的人,也不是台灣的活動,其目的只是要聯繫與中國的關係,這是整個教科書的大問題。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短 評-是該往南看一看

短 評-是該往南看一看

* 2010-09-19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教育部舉行新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統獨當然要吵,但有老師建議增加東南亞史,這是個好建議。

台灣位於東北亞和東南亞之間,論地理位置離東南亞很近,不過一直以來有些優越感加勢利眼,不太瞧得起南方這些國家。一般人對日本或南韓相當熟悉,對美國可能也如數家珍,但說到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狀況,卻大部分莫宰羊,也沒有興趣了解。

高中歷史新課綱 缺世界觀

高中歷史新課綱 缺世界觀
2010/09/18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中區公聽會,昨天在台中市文華高中登場,60多名家長、教師、民間團體參與,宛如政治立場、台灣定位辯論大會。多數認為「新課綱缺乏世界觀,台灣史比重不足」;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正珍指出,世界史「東亞文化圈」部分,「偷藏」中國史內容,中國史比重太重!

出席的家長代表王仁彬說,新課綱台灣史、中國史1比1.5或1比1.2,完全不合理,全世界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教學,是以其他國家為主軸,台灣的情形很特殊,應該定位清楚。

高中歷史課綱爭議,教長:請尊重專業


    媒體報導,研議中的高中歷史課綱,將提高中國歷史部分,綠營批評是強推「統 派史觀」,教育部長吳清基上午表示:歷史課綱公佈之後,將舉行公聽會巡迴,聽取各方意見,後續還有審查委員把關,請外界「尊重專業」,不要訴諸意識型態。 此外,他對於外界批評台北市政府動員所屬機關,強力促銷花博,也挺身為台北市府叫屈。他表示:大型國際活動爭取不易,市府僅以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動,原本就 需要全面動員,他呼籲外界多點鼓勵,少些批評。
   

高中歷史六冊/三冊都有中國史 高中老師憂心

高中歷史六冊/三冊都有中國史 高中老師憂心

〔記者曾韋禎、郭芳綺/綜合報導〕備受爭議的九八高中歷史課綱已上網公告,也正舉行公聽會。南區公聽會昨在高雄中學舉行,針對中國史比例被提高,支持與反對意見不一,反對的高中老師認為,若中國史比例過重,將壓縮台灣近代史授課時間,使台灣學生缺乏近代史觀;而支持者堅持「中國與台灣是一家人」的論點,史觀當然具有不可切割性。

身為課綱委員之一的歷史老師藍朝金認為,就算學生讀完高中歷史不見得拿高分,這也是許多歷史老師的無奈心聲;東港高中歷史老師楊貞莉則說,世界史、文明史有太多重疊。

台灣南社前社長鄭正煜批評,中國史比例從一倍調整為一.五倍,根本是為了迎合中國共產黨當權者;他並指名課綱委員、台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回應,引起王曉波不滿拒答,一度起身離席。

高中歷史教學裡的征服者與被征服者角度

轉引自歷史學科中心
高中歷史教學裡的征服者與被征服者角度

高中歷史課綱/東南亞史觀何去何從?公聽會激辯

高中歷史課綱/東南亞史觀何去何從?公聽會激辯
2010/09/16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教育部日前公布高中歷史課綱草案,今天首度在中山女高舉辦北區公聽會,一早在會場外就有統派與獨派人士舉牌表達意見,但秩序平和。會場內,有學者認為,新課綱以中國史觀來看待東南亞,並不適合;更有歷史老師認為,台灣有這麼多新移民子女,應該納入東南亞史讓史料更加多元。

教育部公布的高中史課綱草案,高中四冊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將從1:1:2調整成1:1.5:1.5, 但引來部分人士的反對;課綱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表示,高中課程時數就這麼多,只能在有限的幅度內進行調整,尤其是中國史部分,很多教學現場的老師都反應中國史教不完,因此才決議增加0.5冊。

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薛化元認為,除了中國史與台灣史的比例問題外,新課綱中以中國史觀來看待東南亞,仍侷限於過去的想法當中,而且東南亞歸類於世界史,卻參雜中國的史觀,界定不清的問題必須重新考慮。

靜心女中歷史老師宋文惠認為,台灣新移民子女日增,多數來自越南或印尼,東南亞史的內容應增加,讓新移民之子了解母親國家的歷史,也讓台灣孩子學會尊重多元。

至於台灣史料是否要將三國東吳的夷州納入,也在公聽會中引起激烈發言,黃克武解釋,三國史料有爭議,但經過徵詢台灣史專家後,仍決定納入,但會註明史料有不同見解,讓學生也可學習接受多元的史料。

高中歷史新課綱 為難師生

高中歷史新課綱 為難師生
【聯合報╱吳政勳/教(投縣草屯)】
2010.09.19 02:59 am

筆者擔任高中歷史教師,參加中部歷史新課綱草案公聽會後,有以下幾點看法。

課綱內容太多:第一線教學的教師最垢病九五課綱的,是中國史的教學時數不足,因此新草案中國史時數延長半學期,世界史則減少半學期;但新課綱高三文化史部分,卻有許多內容與高一、二的中國史和世界史有重疊,另外更新增非洲史等新內容,趕課問題依舊。

邏輯與連貫性有問題:每個國家與文明的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學術等問題,是環環相扣的。但目前新課綱高二世界史著重在政治的發展,高三文化史才談其他方面,邏輯連貫性被一切為二。

教材內容太過專業:先前八八課綱、九五課綱都出現,大學教授將個人研究的觀點,寫入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情形,而這些內容卻是筆者十多年前在大學和研究所讀書時所學習的課程。換言之,現在的高中生在國中畢業後,在高中所接受的歷史教育,是直接跳級到大學階段,甚至研究所階段,教育應該循序漸進,如此作法是否合理?

先前曾經有學生畢業後,返校向筆者談及大學的歷史課程:「老師,我們現在大學教授歷史課所教的內容,你以前高中時都教過了,還好我高中時的講義都有留下來!」

聽到學生這麼說,我不禁質疑,現在是高中歷史課程太難了?還是大學教授太不長進或太過理想化?也難怪有大學生寧可蹺課!

【2010/09/19 聯合報】

高中歷史新課綱公聽會 砲聲隆隆

高中歷史新課綱公聽會 砲聲隆隆
2010/09/19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高雄中學昨天舉行普通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南區公聽會,南社退休教師鄭正煜抨擊新課綱是「中國殖民教育的去台灣化」,現場砲聲隆隆。

課綱召集人黃克武謝謝各方指教,但也坦言「無法透過解決歷史問題,來解決政治問題。」

鄭正煜在公聽會一開場就提出權宜問題,指公聽會重點應是讓各方表達意見,課綱簡報可以精簡。黃克武從善如流,在十分鐘內完成簡報。會場外包括中國統一聯盟、勞動人權協會、勞動黨等團體,則表達「發揚民族正氣、反對分離史觀、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的主張。

公聽會中,台灣公義行動聯盟、抗日志士親屬協會、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文學台灣等團體及學者陸續發言。當輪到「曲阜遠東大學副校長裴源」發言時,台下群情激憤,怒罵並阻止他上台。主持會議的雄中校長黃秀霞提出查驗身分作法,裴源拿出中華民國身分證,指自己是師範畢業,現已退休,撤除頭銜才發言。

鄭正煜二次發言時,指用華語教學是對台灣歷史教育的摧殘,更直指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王曉波,就是是將台灣史教育減為一學期的人。王曉波火爆反駁:「不可以扣帽子!」指自己一家兩代三政治犯,他相信民主,為台灣人民死而無悔,沒人可叫他封口,也沒有人能扒開他的口叫他說什麼、或不說什麼!

前鎮高中歷史教師洪碧霞認為,高中歷史連灌輸歷史知識都不夠,遑論「培養學生探討歷史問題、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的課綱目標。東港高中歷史教師楊莉指出,高二世界史與高三文明史有高度重疊,請課綱小組再思量。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分裂社會無共同大我,如何建設台灣?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高中歷史課綱 統獨史觀拉鋸

高中歷史課綱 統獨史觀拉鋸 首場公聽會 場內學者觀點爭議 場外也見立場分岐

* 2010-09-17
* 旺報
* 【記者洪肇君/綜合報導】

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昨天起一連四天在北中南東區舉辦公聽會,首日在中山女高的場次,統派、獨派人士各自於場外舉牌表達意見;學者對新課綱以中國史觀看待東南亞,並不認同,另有歷史老師認為,中國史的上古史頗有疑義。

中國史內容增加0.5冊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四冊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比例將從1:1:2調整成1:1.5:1.5;歷史課綱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表示,很多老師都反應中國史教不完,因此決議增加0.5冊。

政大歷史系教授薛化元認為,新課綱中以中國史觀看待東南亞,仍侷限於過去的想法,而且東南亞被歸類屬世界史,卻參雜中國史觀,界定不清。

臺灣史上溯三國 當三思

臺灣史上溯三國 當三思

* 2010-09-17
* 中國時報
* 【陳信雄】

「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準備把「臺灣史上溯三國」的說法列入教科書,引起激辯。昨日,有學者在時論廣場表示「臺灣史上溯三國」極有可能,是客觀的存在,編入教科書「沒啥好怕」。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淺見以為,「臺灣史上溯三國」並非古人之說,是九十二年前日本學者提出的創見。民國七年東京大學市村瓚次郎提出新論,認為《三國志》所載「夷州」是臺灣。市村是依據法國、荷蘭、德國漢學家的新說,他們認為隋代「流求」是臺灣,市村以為三國「夷州」極似隋代「流求」,因此認定夷州為臺灣。此說一出,日本、中國學者大多接受,特別是中央研究民族研究所創辦人凌純聲,舉出方位、氣侯等九項論證,認定孫權遣兵所至「夷州」為臺灣。

然則這些說法大有可疑,主要有以下六端: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臺灣史上溯三國 沒啥好怕的

臺灣史上溯三國 沒啥好怕的

* 2010-09-16
* 中國時報
* 【王文進、許聖和】

近日來因為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對臺灣史是否應該上溯三國時期的爭執,使得原本單純的史學問題,再度捲入統獨的意識焦慮之中。

根據《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的記載,黃龍二年(西元二三○年)孫吳曾派軍東征夷州。而後據中央研究院院士凌純聲於一九五二年加以考證夷州實為今日之臺灣,凌院士此文寫作的年代,臺灣正陵逼於中共的強勢威脅,應無所謂為「統派」作史的可能性。若就中國航海技術的發展配合來看,凌氏的推測極有可能,何況在酈道元《水經.江水注》中,就曾記載孫權部隊的戰艦已可容納三千軍士,遠勝於今日國人喜愛搭乘出遊的麗星郵輪載客量兩倍之多,顯見孫權時期的航海技術絕對有東渡來臺的能力。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98歷史課綱草案

990913

爭議性素材入課綱/台灣史上溯添困惑 家長聯盟︰放孩子一馬吧

爭議性素材入課綱/台灣史上溯添困惑 家長聯盟︰放孩子一馬吧

〔記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昨天上網公布(http://203.68.236.93/xoops2/),把學術界具高度爭議的「台灣史上溯三國時代」編入課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昨天痛批,歷史課綱應讓孩子在已驗證事實中找到合理解釋,「而不是在爭議中沈淪」,如把專家都無法定論的素材放入課綱,孩子們更難以判斷,希望政府放了孩子一馬。

教育部課綱專案小組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坦承,流求和夷洲是否為台灣,的確有不同學門的爭議,但他強調,此爭議不但是學術爭議,也是認同上的爭議,談或不談都有人有意見,不如把學術爭議擺上檯面,可使學生了解歷史問題的歧異性及多元性,因此課綱小組希望把台灣史上溯三國時代的「爭議」編入教科書。

但林文虎不以為然,強調課綱應要嚴謹,否則會引起一些詭辯的爭論,目前歷史課綱有太多情緒,應跳脫政治、政黨、地域的褊狹。

北市中正高中歷史老師許孝誠也表示,沒定論的內容不宜放入課本正文;而「九五暫綱」的中國史著重在明清之後,新課綱如把中國史延長為一.五學期,中共發展及中國現況可有較多著墨,但世界史減為一.五學期,基於略古詳今,應會縮短世界古文明部分,比重調整在主題式教學上影響不大,但教材內容可能會有銜接落差,例如中國史從高中一下到二上的一半,突從現代中國跳到世界古文明,對師生都是考驗。

對台灣史、中國史的比例,教育部長吳清基昨日表示,「尊重專業」。中教司長張明文則解釋,以高一到高三共六冊來看,從九五暫綱至新課綱,都是台灣史一冊、中國史二冊、世界史三冊的分配,僅就高一和高二必修四冊來析論,才會指中國史增為一.五冊。

吳清基︰修訂尊重專業

但張的說法,隨即被黃克武「更正」指出,高三選修是世界文化史,無法算出其中的中國史比例,而就高一高二必修四學期計算,比例確是改為台灣史一學期、中國史一.五學期、世界史一.五學期。
歷史課新課綱中國史教不完 1→1.5學期

* 2010-09-14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公告新高中歷史課綱草案,未來高一、高二共四冊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由原先的一比一比二調整為一比一.五比一.五。課綱也指出,「有關台、澎的文字記錄始於三國東吳與隋代相關爭議,可在教科書中一併討論」。

 新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公布後,教育部將從九月十六日到十九日分別在北、中、南、東四地召開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如果一切順利,新高中歷史課綱將與新國文課綱一樣,都從一○一學年高一生開啟實施。

 新歷史課綱草案中提及「台灣史上溯到三國」議題,被一些學者質疑是「強銷統派史觀」。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新歷史課綱草案內容完全尊重專業,也會廣徵各界意見。

 教育部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召集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說,過去高中歷史九五暫綱在施行時,第一線教學現場遇到不少困難,譬如中國史授課時數不足、高三歷史專題太過艱深等,新歷史課綱針對這些缺點加以改進。

 高中九五暫綱中,台灣史一學期、中國史一學期、世界史兩學期,再加上高三整年教歷史專題。新歷史課綱則調整為,台灣史一學期、中國史一.五學期、世界史一.五學期,再加上高三上學期教「東亞文化圈、印度及伊斯蘭文化」、高三下教「歐洲文化圈、非洲及中南美洲文化」。

 過去高中歷史老師一直反映,中國史分量很重,只有一學期根本教不完;而且要高三生做歷史專題,他們根本沒能力做。黃克武表示,新歷史課綱將中國史從一學期調整為一.五學期,高三也教更廣泛的世界歷史,有利於老師教學、學生學習。

 台灣史有上溯到三國嗎?根據《三國志·孫權傳》及《隋書·東夷列傳》的記載,在三國時代的東吳、隋朝分別曾派人到夷洲、流求。後來一些學者考據認為夷洲、流求就是現在的台灣,但另一派學者不這麼看,引發爭論。

 黃克武說,新歷史課綱裡面,並未下定論「台灣史上溯三國」,而是說「台灣史是否上溯三國仍有爭論,這議題可編進歷史教科書裡面,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他認為,「台灣史是否上溯三國」目前仍是學術爭議,課綱小組只是放到檯面上來討論。

台灣史溯三國?可教學生解釋歷史

台灣史溯三國?可教學生解釋歷史

* 2010-09-14
* 中國時報
* 【林志成/台北報導】

 「中國史超過四千年,過去只用一學期來教,老師為了趕課,常常講二句話就走過四百年,像話嗎?」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王曉波說,新歷史課綱將中國史從一學期調整為一.五學期,是正確方向。他也表示,台灣史原本就上溯至三國,反對的人是「書沒讀通」。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則反駁,要編入教科書讓中小學生讀的內容,必須沒有爭議,否則連學者都未搞定的素材,卻要高中老師教給學生,豈不是會大亂。現在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根本未有定論,所以不該編進教科書裡面。

 高中九九課綱已在九月上路,但歷史課綱卻趕不上隊伍,現仍未定案。王曉波說,台灣史和中國史的分量差很大,但過去都是用一個學期來教,這樣不對。依據教學現場的需要,新課綱當然要增加中國史的上課時數。

 關於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的問題,王曉波說,中央研究院院士凌純聲、郭廷以及曹永和三人的論點認為台灣史溯及三國,但史明、柏楊等認為不是,為了妥協,所以新歷史課綱上就說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仍有爭議。

 「看看兩邊的學者,就可以知道哪一派的觀點可信!」王曉波說,台灣史原本就溯及三國,沒什麼爭議,他願意接受各界公開辯論的挑戰,爭出個是非來。

 但陳儀深也引述郭廷以、曹永和等院士的觀點說,這兩人雖然提及台灣史可能溯及三國,但並未肯定,仍有相當保留。所以,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並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學術界仍在爭論中。

 中山女中歷史老師邱永春表示,日據時代的日本學者,就提出台灣史溯及三國的說法,一些考古證據也支持這觀點。歷史教學不是只教歷史事實,也教學生解釋歷史,即使台灣史是否溯及三國未有定論,也可納入教科書中,讓學生在上課時討論也很好。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史上溯三國 學者斥強銷統派史觀

引自2010/9/13自由時報

高中歷史課綱草案今公告 中國史要多讀半學期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備受爭議的高中歷史課綱最新草案今將上網公告,增加中國史的授課時數,由一學期增為一.五學期,世界史則由二學期減為一.五學期;而台灣史雖維持一學期,但上溯到三國時代的東吳與隋代,引發學者張炎憲質疑,指統派學者把有疑義的史觀強放入課綱,企圖藉此證明台灣自始是中國的一部分,是要誤導和強迫下一代做錯誤認同,用政治觀點解讀歷史。

企圖強拗台灣自始即屬於中國

由於部分課綱委員反彈及力爭,課綱因此在「說明欄」上首次明列「把台灣史上溯三國,此論點具有爭議,必須一併討論」。

教育部去年決定重修高中歷史課綱,但前課綱委員周婉窈揭露,整個修訂過程是部分學者刻意要拉近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觀,各界一片譁然。教育部為此下達封口令,要求不得對外洩漏修訂內容。而為與國文課綱同步實施,歷史科草案加速於近日定案。教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草案內容尊重專業,預定今上網公告,週四起將在北中南東召開四場公聽會,若修訂順利,將與國文課綱同步自一○一學年實施。

周四起分區召開四場公聽會

除授課時數增加中國史的比重,課綱研修初版原欲在十六世紀台灣史,強調「中國海盜來台與顏思齊、鄭芝龍在台經營」,暗示台灣先民為海盜後裔,本報披露後引發社會譁然,新案因而刪除「中國海盜及顏思齊」等字眼,但會提鄭芝龍,且把十六世紀台灣史提高層級為「國際競爭時代」,納入當時覬覦台灣的外國勢力,包括荷、西、葡及日本海盜,也藉此容納中國漢人。

對於台灣史追溯到三國,政大台史所教授戴寶村直批,這是因部分課綱委員強拗台灣自始即屬於中國,但「夷洲、流求是不是台灣」在台灣史研究中未有定論,草案若停留在數十年前對歷史的認知,將是落伍課綱,況且中、台若早有關連,何以後來再無文獻記載?中間八、九百年的空白,老師要如何跟學生說明?

周婉窈也認為,扯上夷洲、流求,是回復到民國八十八年前的部編本舊路,但吳國得夷洲,夷洲非自願;隋書記載每次作戰,「流求」都被打敗、被擄掠,若要從這裡導引,中國自古就要占領、「經營」台灣,是不是要把台灣小孩的頭殼教壞掉、兩岸歷史更混淆?

綠委痛批馬政府對台灣人洗腦

歷史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召集人、中研院近史所所長黃克武則說,中國史比例增為一.五學期是專案小組的決議。另有不具名的課綱委員則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管喜歡、討厭或憎恨,都須對中國有所了解,無法置之不理。

但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痛批,不是要不要認識中國的問題,而是要「正確的認識中國」,未來台灣史明顯少於中國史,繼國文課綱提高範文文言文上限後,馬政府又擴增中國史,刻意強加統派史觀,傾中立場一以貫之,更凸顯其害怕台灣學子對國家產生自我認同。立委陳亭妃也批評,這是要對台灣人思想改造、洗腦。

北市某高中陳姓歷史老師則認為,目前只有一學期教中國史,確有教不完的問題。至於台灣史是否要延伸加強與三國時代的關聯性,各界恐有不同看法,需更審慎。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將於9月16~19日分區辦理

壹、依據
依中華民國99年5月16日「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修正專案小組」第17次會議決議辦理。

貳、目的
一、說明「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修正重點。
二、廣徵社會各界對「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之意見。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教育部中教司
三、協辦單位: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直轄市政府教育局、各縣市政府、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中文華高級中學、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肆、分區公聽會時間與地點: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高中歷史課綱修訂草案 強銷統派史觀

(自由時報持續追蹤獨家報導,2010/6/29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教育部正快馬加鞭大修高中歷史課綱,已完成高一上台灣史「早期 台灣」單元的研修草案,依主張大中國史觀的學者王曉波所提版本,不但把台灣史上溯到三國時代的東吳與隋代,企圖證明台灣自始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還強調「中 國海盜來台與顏思齊、鄭芝龍在台經營」,暗示台灣先民為海盜後裔。

為強拗台灣屬中國 硬將台灣史上溯到三國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和台灣史專家、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聞訊後都痛斥教科書不能這麼修,但是 統派學者一向就如此主張,結果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戴寶村直批,如果中國和台灣早就有關連,何以後來再無文獻記載?從三國到宋朝,何以中間會有八、九百年的 空白?期間,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歷史老師要如何跟學生說明?

至於在講述漢人與台灣交流的十六世紀史部分,則是把「中國海盜來台與顏思 齊、鄭芝龍在台經營」納入課綱,戴寶村表示,歷史上無法證明是否曾有顏思齊此人,鄭芝龍也並未長居台灣,統派學者不能據此指台灣人祖先是中國海盜;況且, 宋朝人曾經從事海上活動,有中國漁民到澎湖捕烏魚,台灣祖先更可能是漁民或商人。

強調中國海盜來台經營 暗示先民為其後裔

張炎憲指出,明朝末年中國海盜和日本海盜往來密切,鄭成功即是鄭芝龍的日本夫人在日本所 生。那時覬覦台灣的外國勢力,除了日本海盜之外,荷蘭、西班牙都有船艦來台,葡萄牙亦然,單提中國海盜不符史實真相,在本土學者極力抗拒之下,修訂小組決 定把十六世紀的台灣史,提高層級為「國際競爭年代」,以納入中國海盜。

第三個爭議點在於列入學者王曉波的論點,強調中日戰爭時有台灣人參 與抗日戰事,以凸顯台灣人曾參與「祖國」的對日抗戰。戴寶村表示,台灣人參與中國對日抗戰人數極少,若依此邏輯,則廿一萬台灣人下南洋當日本兵,日本豈不 更像是台灣人的「祖國」?歷史不能如此推理和主張。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成大論壇: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暢談台灣主體教育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429 17:52:08)

國立成功大學「成大論壇」29日上午9時30分在成大光復校區國際會議舉行,前教育部部長杜正勝院士以「主體教育、意識型態與文化思 維」為題,分享他在學術研究的見解與對教育的看法,精闢的演說,引發現場師生共鳴與討論。
 

論壇由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擔任主持人,賴校長 稱讚杜正勝部長是國內有名的歷史學者,他曾擔任教育部長、故宮博物院的館長,不只是獻身國內的教育界,更重要的是在學術方面的成就值得肯定。杜部長的學術 領域從中國的五代史開始,廣泛談到政治社會、精神和文化各方面,他在學術界的貢獻卓著,在1992年就當選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今天非常榮幸杜部長來跟我們 分享他在學術方面的見解。

探討主體教育,杜正勝院士首先從高中歷史「98課網」的修訂而引發的所謂『新政府撥亂反正』的議題談起。從 1987解除戒嚴之後,台灣過去二十年奮鬥的成果是從專制走向民主、集權走向分權、權威走向人權、中主體走向台灣主體。而這裡所撥之『亂』,是20年台灣 社會發展的結果、現代文明的主流價值;所反之『正』是走回戒嚴的「常規」,如果是這樣,堪稱是20年「台灣覺醒」的春夢。

杜正勝院士表 示,引發這些爭議背後的思維,就在於是以台灣為主體,或是以中國為主體,以及我國的土地與人民的範圍、我是誰?我們是誰?這個問題的關鍵,正是鄉土、本 土、主體、國家的爭論,這些概念其實都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網摘】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臺灣

(編按:在網路上看到這篇作者於2008年撰寫的文章,有關他讀女兒的高中歷史課本心得,特摘錄前言於此,請讀者們連結至原出處閱讀)

  作者:Tony(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前言

大女兒高一上學期剛結束,已開始放寒假了。期未考前,女兒拿著歷史課本要我幫忙複習, 因為課本中關於台灣在日治時期的一些近代社會運動,她在課堂上聽得一頭霧水,於是我一一解釋, 以解其困惑。

女兒的高中歷史課本對我來說,還算簡易,內容卻頗能引起我的興趣,這些大多是30年前我讀高中時 不曾讀過的,是後來自行閱讀史書才陸續得知的。女兒放寒假後,我向女兒借歷史課本,完整的讀過一遍課文。 以我的年紀,想讀台灣史,市面相關著作甚多,卻回頭去唸高中歷史課本,豈不是有點「小兒科」呢?呵呵。 實情並非如此。 

圖:台灣古地圖






















我想讀高中歷史課本,主要是想了解目前的高中歷史教育,倒底國家選擇什麼題材及內容,來教育這一代的高中生關於台灣 的歷史。這30年來,台灣歷經了劇烈的政治及社會變遷,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生)與下一代(八年級生)接受的歷史教育 變化不小。

其中最大的差別是,這一代的高中歷史課本,台灣史的比例提高了許多。例如,我讀高中時,歷史課本只分 「本國史」及「外國史」。「本國史」的部份從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等史前時代講起,再歷經三皇五帝、 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迄中華民國。 中國歷史悠遠流長,所以每個朝代只分配到課本的幾頁而已,只能蜻蜓點水,讓學生背幾個皇帝的諡號、 幾場重要的戰役或大事而已。關於台灣史的部份,自然是少之又少。

王曉波:馬英九的方向是「終極統一」

編按:此篇報導中,有關於王曉波委員對於高中歷史課綱的看法,特全文轉載於此

(出處:海峽導報  http://news.wenweipo.com   2010-03-09 )

【文匯網訊】台當局目前正在修訂陳水扁時期遺留下來的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面對「去中國化」和「美化日據」的立場,台「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王曉波竭力阻擋,並大聲疾呼「如果『皇民史觀』過關,馬英九將成為歷史罪人」。

王曉波被稱為台灣島內「統派」代表人物,他始終如一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統一,令人欽佩。

王曉波與馬英九是數十年的好朋友,與南方朔一起被人視為馬英九的「大哥哥」。記者日前就台灣歷史教科書修訂及馬英九的兩岸關係政策等問題,電話採訪了人在台灣的王曉波,傾聽了他對兩岸關係的獨特見解。他說,馬英九在兩岸關係方面是有「大方向」的,只是不敢說出來。

人物名片

王曉波(1943年1月16日-),生於台灣台中,台中一中畢業,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和台灣史。海峽評論出版社創辦人,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和評論多次發表於台灣的《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也擔任台灣《海峽評論》總編、香港《亞洲週刊》特約評論員、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中國民主團結聯盟副主席等職務,並且先後在台灣出版《先秦儒家社會哲學研究》、《台灣史與台灣人》、《台灣抗日五十年》等著作。

談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修訂:「皇民史觀」與「人民史觀」對決

記者:台當局目前正在研擬高中歷史課程綱要的相關問題,您因為對有關「史觀」問題的堅持而成為新聞人物。您說,如果「皇民史觀」過關的話,馬英九將成為歷史罪人。您在馬英九上台後獲聘「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我們想瞭解,以您掌握的情況,新的高中課程綱要研擬的方向是怎樣的?

王曉波:目前不是研擬新的課程綱要,而是要修訂原來陳水扁時代由杜正勝(時任台「教育部長」)公佈的「98課綱」。該課綱的一些課程已於2009年開始實施,可在歷史和國文兩科上,由於許多專家學者反對,他們認為修改後的課綱「去中國化」太厲害,這兩科課程的修訂就擱淺了下來。

在「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裡,許多成員的意識形態、政治立場各有不同,我只提出兩個修訂原則:一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的原則;二是在台灣史部分,要有「台灣人民主體性」的原則。該課綱的修訂前後歷經3年,今年年初,在重組一個修訂小組之後,「委員會」由原來的15人增加到19人,但其中仍有10名成員是原來「98課綱」小組的,我提出的原則面臨著極大的阻礙。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本土社團抗議歷史課綱(電視新聞報導)

課綱擬加重中國史 本土社團抗議

2010/3/29原住民族電視台

正在重新修訂中的高中九八歷史課綱,爭議不斷,有多個本土社團出面抗議,不滿中國史比例要增加,也反對台灣史變成中國史的一部分,對此教育部表示,目前課綱還在研修階段,最快在 六月底前會擬出草案,召開公聽會。

修訂中的高中歷史九八課綱,因為中國史、台灣史比例問題,延到民國100年才會上路。包括台灣北社、南社 等多個本土社團出面表達不滿,未來歷史課裡,台灣史、中國史比例可能由1:1改為1:1.5,會擠壓到世界史的比例,還有退休的高中校長也擔心,會因此影 響到學生的國際觀。

不只比例問題,本土社團還擔心,原來以台灣為主的編書脈絡,也會改變,讓台灣史變成中國史中的一部分。

但教育部則是再次強調,課綱內容還在討論階段,一切未定案。

教育部希望六月底前能舉辦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讓課綱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但歷史 課綱一延再延,爭議不斷,恐怕到了公聽會,還得有一番論戰!


中國史擬擴編 社團籲全民抵抗

〔記者胡清暉、李欣芳/台北報導〕

 台灣社等十餘個本土社團昨天發表聯合聲明,批評高中「中國史」擬由 一冊擴編為一.五冊,憂心台灣教育「去台灣化」,將造成下一代的身分認同錯亂,因此呼籲台灣民眾「抵抗中國史觀的台灣史」。

高中歷史淪陷 憂下一代被洗腦
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台灣中社、台灣東社、台灣客社、 台灣社、台灣教授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師聯盟、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醫社等十餘個本 土社團昨天中午召開記者會,發表「抵抗中國史觀的台灣史,蔡英文主席不應沈默」的聯合聲明。

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昨回應說,民進黨的立場是高 中台灣史只能增加不能減少,該黨一直重視台灣的歷史教育,立院黨團也對高中的中國史可能由一冊擴編為一.五冊表達反對態度,民進黨的看法與本土社團的主張 一致。

【聯合聲明】抵抗中國史觀的台灣史,蔡英文主席不應沉默

台灣南社 台灣北社 台灣中社 台灣東社 台灣客社 台灣社 台灣教授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 民進黨台北市黨部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師聯盟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台灣人民法院協會 台灣醫社 台灣國辦公室

聯合聲明:

抵抗中國史觀的台灣史,蔡英文主席不應沉默

高中「中國史」由一冊擴編為一點五冊,台灣子弟要面臨更嚴峻的學習「中國史」的形勢。另一個重大困境是原有以台灣為主體編撰的「台灣史」,有可能改寫成中國史觀的「台灣史」,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大會堂」台灣廳的碑文「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領土」的形貌呈現,屆時,台灣子弟不是被「洗腦」,就是面臨學習的精神重壓。

本來扁執政杜正勝部長任內定案的「台灣史」,是符合台灣主體與歷史發展史實的台灣史,國民黨中國意識形態大規模政治介入後,「台灣史」的開端可能變貌為有關台灣史事的記錄始於中國的三國、東吳與隋代,連有關台灣原住民的介紹,重點之一也放在中國古史文獻的記載,一連串的歷史鋪陳,台灣成為中國中心的邊陲,在中國主軸的繁衍下跟隨起伏。

此種歷史教育,將是繼國文課程台灣文學進一步淪陷之後,另一層次的歷史淪陷。ECFA是中國對台灣的經濟統ㄧ,新制的「台灣史」將會是另一種形式的 ECFA,是台灣與中國的兩個中國政府聯手進行的名為統一,其實是實質併吞的政治政策。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張譽騰:歷史感的窮困

轉載2010/3/27聯合新聞網

兩星期前,台師大戴寶村教授來史博館演講,講題是「馬偕在台灣的宣教、教育與醫 療」。總結時,他提到淡水鎮為感懷馬偕對台灣的貢獻,現已設置「馬偕街」和「馬偕日」,他生前活動的許多地點,如淡水禮拜堂、牛津學堂和滬尾偕醫館等,都 已成為淡水重要文化資產。

學生遊淡水 不知馬偕是誰

每到假日,淡水遊人如織。然而,其中有多少是來看古蹟探索歷史?有多少是來品嘗特色小吃的?戴教授說,他曾在淡水街上,馬偕雕像前不遠,偶遇一位女學生, 她一面吃東西,一面指著雕像,不經意問旁邊同學:「那個黑鬚的雕像是誰?」這位大學生已經在淡水,只差幾步,就可以跟馬偕在淡水的這段歷史聯結在一起了, 終究,還是咫尺天涯。歷史感的闌珊或闕如,應該是她和「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馬偕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吧。

前一陣子去看電影《孔子傳》,仍舊懍然於孔子深厚的歷史感。孔子之世去西周遠矣,在禮壞樂崩、亂臣賊子的春秋時代裡,他一心嚮往的卻是五百年前周公制禮作 樂的盛世。「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直到晚年,眼見理想無法實現,孔子專心於教學著述,才發現往昔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理想已不復現,深 深有所感慨。
歷史感顯現一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以及過去事物對他的意義。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一種歷史感;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 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也是一種歷史感。有歷史感的人會展現一種渴望與古今存在事物總體相互聯結的精神,因此,他必然擁有一個較常人更具力量的內在。

高中不教台灣史了?

[玉山公民記者蘭文里/台北網路綜合報導]

原本教授真理與事實的中學,現在也即將成為政治與意識型態鬥爭的祭品了嗎?知名歷史學者周婉窈女士,於2月8日透過南方電子報,發表一篇題為「新政府撥亂反正?還 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的文章。根據周婉窈女士的表述,在某些具有強烈大中國意識型態的極左派 課綱修訂委員強勢主導下,高中台灣史教育不僅將面臨縮減、成為「兩岸人民友好史」,連中國近代史部分都開始替中國共產黨政權擦脂抹粉。如果此課綱付諸實行,不分藍綠,所有台灣下一代的歷史教育與人文素養將大幅倒退。

閱讀全文:高中不教台灣史了?

 

98課綱擬加重中國史 本土社團抗議

轉載2010/3/28公視新聞網

包括大甲媽的宗教傳統儀式、其實都是台灣特有的歷史文化。而這樣的歷史文化,該不該放在、正要重新修訂的、高中教科書上,而台灣史的比例該有多少?一直是 爭議不斷。今天就有多個本土社團出面表示,他們不滿中國史比例要增加,也反對台灣史、變成中國史的一部分。

修訂中的高中歷史九八課綱,因為中國史、台灣史比例問題,延到民國100年才會上路。包括台灣北社、南社等多個本土社團出面表達不滿,未來歷史課裡,台灣 史、中國史比例可能由1:1改為1:1.5,會擠壓到世界史的比例,還有退休的高中校長也擔心,會因此影響到學生的國際觀。

新竹建功高中退休校長 溫貴琳:我們覺得中國史一冊已經夠多了,因為世界史裡面含有將近一半中國史的成分。這樣剝奪了世界史,對學生世界史事實的了解或是對學生的國際觀會有影 響。

不只比例問題,本土社團還擔心,原來以台灣為主的編書脈絡,也會改變,讓台灣史變成中國史中的一部分。

台灣南社社長 鄭正煜:台灣的歷史主要放在台灣跟中國的關係,他們現在要這樣寫,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但教育部則是再次強調,課綱內容還在討論階段,一切未定案。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 張明文:進度部分目前研修小組還在討論,預計我們進度上希望六月份草案能夠出來,也能夠舉辦公聽會。

教育部希望六月底前能舉辦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讓課綱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但歷史課綱一延再延,爭議不斷,恐怕到了公聽會,還得有一番論戰!
記者 冉瑞雯 莊志成 台北報導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黨國歷史教育大復辟? -- 高中九八歷史課綱爭議

轉載清大學生刊物《基進筆記》

一縷幽靈在台灣歷史教育的上空遊蕩 ──國族主義的幽靈。

今年(2010)二月中,身兼台大歷史系教授、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委員的周婉窈老師,在《南方電子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下簡稱「周文」)的長文。文中自述2009年間於教育部「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內的工作經驗,針對台灣史課綱修訂過程,指出諸多疑似馬政府主導修訂過程的鑿痕,並據此提出「威權時代歷史教育復辟」的隱憂。文章發表後,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貼、轉寄,主流平面、電子媒體也跟進報導。教育部則在輿論關注下,於三月初做出回覆。

本文將重述周文中的質疑,並將重點放在「意識型態與教科書」這個命題上,為讀者整理民國88年以來「台灣史」歷史教科書爭議。同時,我們訪問到古明君、吳介民兩位社會所老師,請他們就社會學角度剖析本次事件背後的社會脈絡。

「周文」的質疑

究竟是什麼樣的爭議,以致輿論譁然?

首先,在修訂課綱程序上,周文指出,其實2009年度的「98課綱歷史課程修訂小組」本身是根本是沒有正當性的。因為98課綱照理已全數審訂完畢,行將實施。其中國文課程經民間團體抗議,因爭議較大而暫時擱置;與此同時,未曾遭到任何質疑的歷史課程卻也因不明原因被「連帶擱置」。接著,在小組成員的構成上,周文提到小組召集人曾向她表示教育部有「指定人選」的要求,最後,十五位委員中共有三名是「部派」人選。而召集人表示,這種「部派人選」的情況,自開始修訂課綱以來,還從來不曾遇過。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高中臺灣史教學散策02


作者:周婉窈(臺大歷史系教授)

原住民傳說三則

        日前得知有高中老師覺得原住民沒什麼好教的,甚至表示不樂意教。我聽了,在吃驚之餘,深感或許我們在原住民知識的普及工作方面做得不夠好。事實上,就現代學術而言,臺灣原住民的調查與研究,從日本統治時期到戰後,從戰後到現在,都沒斷過,而且兩、三代人接力在做,包括日本、臺灣和西方的學者,成果非常豐碩。近年來,很多過去無法輕易入手的書籍、調查報告、照片等,或重新復刻,或整理成書,或翻譯成中文,每次我到專門書店(如南天書局)只能用「目不暇接」來形容。我常想,如果讓我閉關五年,也不過勉強掌握個大概,而閉關不可得,只有長嘆的分。話雖如此,我還是盡量找時間閱讀,更衷心期待學界中有人願意從事史普工作,有系統地介紹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史普」乃係筆者戲創詞,相對於科普,意為普及歷史知識。)

        有關原住民的知識,若加上從明季陳第〈東番記〉開始的漢人記述傳統(清代文獻),以及荷蘭和西班牙文獻中的記載,那麼,真是多到不得了。近年來,原住民各部族也有不少族人投身研究,導入了原住民各自的觀點,大大豐富我們的認識,且能引發漢人的自我反省。舉個最近的例子,三月十日我參加「臺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原住民族委員會屬下單位,設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內)舉辦的「主題影展暨專題演講」,放映三部影片,其中兩部是泰雅族Pilin Yapu比令‧亞布)拍攝紀錄片《走過千年》(2009)和《祖先的腳步》(2009,首映)。對我而言,那是一個深入學習和省思的珍貴經驗,收穫很大。上述紀錄片《祖先的腳步》很適合放映給高中生和大學生觀賞。[1]         

       在有關原住民的龐大資料中,我選取三則傳說,提供給高中老師當教學素材。我個人沒從事原住民神話或傳說的研究,因此不敢多作分析,只是在每則傳說之後,作點補充,並講點個人看法。這三則傳說輯自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的日本統治時期的調查報告書。如所周知,臺灣總督府在1900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進行漢人傳統社會之慣習的調查;1909年調查會下成立「蕃族科」,進行對臺灣原住民族各種生活習慣的調查,1917年總督府內另外成立「蕃族調查會」,1922年解散。根據這些調查,臺灣總督府出版《蕃族調查報告書》、《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以及《臺灣蕃族慣習研究》三套各八冊,另外還有森丑之助《臺灣蕃族圖譜》二卷[2]《臺灣蕃族誌》第一卷,合計27巨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陸續將《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和《蕃族調查報告書》翻譯成中文,原語之轉寫皆委請適合的原住民人士協助,是高水準的學術編譯,印刷非常講究,圖版精美,不愧為中研院出品。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台灣為主體的教育

(本文轉載自2010.3.20自由時報

◎ 施琪 (師大附中教師)

對於歷史課綱的看法,各方學者教授已經有許多成熟的論述,筆者希望以教學者的立場提出個人的看法。

有些反對九五暫綱的人認為中國歷史五千年,台灣歷史只有四百年,中國歷史應佔更大的比率,否則怎能詳細而確實的教完中國歷史?若以這個邏輯看待問題,那麼世界史是否要佔十倍的比率?可見時間的長短與內容的多寡,並非決定歷史課本比率的關鍵,其關鍵在於以何者為核心主體。

若以台灣為主體,對於其他國家歷史,當以我國與他們的關係,對我國的影響為敘述內容。九五暫綱將台灣史獨立一冊,採詳今略古的敘述,正是以台灣四百年歷史為核心的史觀。至於與國際接軌方面,則從台灣出發,以同心圓的概念,敘述其他各國的史事。以中國為主體則反之。例如就台灣歷史淵源而言,若以台灣為主體,將溯及中國南宋、明、清時代與台灣的關係;若以中國史為主體,則遠溯三國時代,表達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史觀。此外,近代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過去的歷史課本都略而不談,止於國民黨政權播遷來台及其在台諸般作為。九五暫綱將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等放在歷史課本中,讓學生了解近代台灣歷史發展的真相。

政黨輪替,史觀旋即改變,意謂著執政黨國家認同已經改變,這一隻政治黑手鑽進歷史教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文化的滲透裡應外合,將致力於終極統一的工程,因此關心台灣教育、台灣未來的人,讓我們密切關注九九歷史課綱的修改狀況吧。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高中生談「救救高中生」

轉載2010/3/13自由時報

◎ 吳銘峰

看到三月十二日的澄社評論「救救高中生」,談到「九五歷史暫綱」的好處及期待這暫綱能繼續維持下去。

每一本教科書前都有編輯大意,大略敘述此書的大致內容、教學目標和它的依據標準,最後一行總是寫著「本書若有未盡妥善或遺誤之處,敬請 各位教師及先進指正,俾供修訂參考」。若只單為了意識形態之爭,全面更改課綱,所失去的,是先前教授的心血付諸東流,更摧毀了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再 一次成為了政治鬥爭下的白老鼠。

九五暫綱歷史部分,討論最激烈的是應不應該增加中國史的比例。贊成的人所持意見是,中國史有五千年,而台灣 史卻只有四百年,台灣史甚至不應獨立成冊。連橫在撰寫《台灣通史》的動機寫著「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即便台灣史只有四百年,難道我們能抹滅、忽 視數百年來先人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努力?因此我贊同楊教授的論點,建議九八課綱應承襲九五暫綱的精神,結合老師們這幾年在九五課綱教學的經驗,加深加廣 課程內容;不要讓歷史教育,只是淪為政府的傳聲筒。

(作者就讀台中二中)

奴才教科書

轉載2010/3/13自由時報
  ◎ 江春文

台灣民主化二十年來的成果之一,便是韋伯所說的「除魅」過程。 兩蔣時代歷史教科書,灌輸著古中華帝國的唯我獨尊觀點。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式的帝王譜系,潛意識裡則是「家天下」的思想作祟。在號稱民主憲政的中華民 國,這樣的教科書氾濫橫流幾達半個世紀,荼毒廣大學子卻從不自省。強人威權時代的教科書,其目的正在於教育國民成為奴才。
而一九九○年代以 來的民主化,逐漸地一點一滴導正這種缺失。人權與法治的觀念必須進一步生根,族群平等的價值取得主導地位。尤其,認識台灣成為歷史與地理教育的主軸之一, 在在是擺脫威權幽靈的重要進展。兩蔣威權統治最主要的意識形態憑藉,便是強大的中國符號,當「中國」凌駕所有一切對現實與切身議題的認知、當「中國」反客 為主霸佔所有論述的正當性,則全體國民被剝奪了依據自己身體思考的能力,看不見自己的前途與未來,忘了我是誰,最後,只能乖乖把靈魂交出來,任由獨裁者擺 布。

二十年的民主化,台灣人民被施打的麻醉劑漸漸失效,還未完全回神,但慢慢對身體有感覺。「除魅」的過程仍在進行。究竟是要徹底清醒找回 自己,還是再補一劑,再淪落回麻痺的境地,正是目前馬政府執政下台灣人民的處境。

九九課綱草案的最大危害,便在於企圖對仍在半夢半醒中的台 灣人民,強行再補一劑威權時代的麻藥。馬政府代理人聲稱這是「撥亂反正」,意思就是:「不要醒,繼續睡」。課綱除了大幅增加中國古代史的分量,還對近現代 史上下其手,寧可不厭其煩叨敘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民國歷史,也不願細數六十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殘酷暴政;寧願強調兩岸政經關係的發展,也不願面對解放軍武力犯 台的危機。

這是我們需要的歷史教科書嗎?或者,又是麻痺我們對於自身處境認知的毒藥?

(作者為大學教授)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保守與倒退的九九

轉載自2010/3/11自由時報

◎ 史維

前年馬政府上台後,以「仍有爭議」為由將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所 公布的九八課綱擱置,並著手研擬九九課綱。今年春節期間,參與九九課綱研修的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周婉窈教授在《南方電子報》發表長文,揭露九九課綱研修過程 中的諸多不合理現象。隨後台大歷史系楊肅獻教授也在網路上為文暢談之前的高中「九五暫綱」和「九八課綱」的修訂精神與經過,並對九九課綱的精神提出批評。 一時之間,國內輿論為之譁然。

作為長期關心高中歷史教育的人士,筆者認為,相較於九八課綱,九九課綱小組所提甲案是一意孤行的大幅倒退之 舉,值得國人注意,並且應當訴諸輿論,要求重新研議。

從九五暫綱到九八課綱的一貫精神是「略古詳今」與「結構取向」,落實到實際教學上更強 調學習者能夠「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而抽象」,循序漸進地認識人類歷史重大變遷的重要基礎。環顧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政府制訂的歷史教科書課 程標準,也沒有哪個國家教育當局不是根據「略古詳今」的原則制訂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如台大楊肅獻教授所言,九八課綱小組的共識是「近、現代史與我們生活的 世界最接近,對瞭解我們當代處境最有關連」,它考慮的是「二十一世紀新的台灣公民教育的需要」。

相對而言,就目前可見的「九九課綱(甲案)」來說,我們除了看到若干課綱委員一再強調的「中國民族認同」一點外,基本上看不到其他整體的系統性思維。而在其「說明」欄中呈現的歷史知識也過於陳 舊,和兩蔣威權時代課程標準的近似程度令人咋舌。

另外就課程比重而論,維持兩冊的世界史,事實上更能夠系統地凸顯台灣與中國在近現代世界中 存在的意義與面臨的挑戰。九九課綱若干委員以九八課綱的莫須有「去中國化」污名為由,欲變更原本中國史一冊、世界史兩冊的安排,不僅視野褊狹,也絲毫無益 於國人對於自身處境與當前世界的理解。

筆者相信,高中課綱可以透過自由、開放的討論更臻於理想。歷史不是政治的奴婢,教科書也不該是權力角 逐的戰場。唯有歷史專業受到尊重,歷史教育才能步上正軌。

(作者為大學教授)

澄社評論/救救高中生

轉載自2010/3/12自由時報

◎ 楊肅獻

台灣現行高中歷史課程乃依據「九五歷史暫綱」實施,目前已進入第四年。這個綱要是台灣一群關心高中歷史教育的歷史學者、教育專家與高中教師,經過數年的深入討論、公開聽證後定案,內容十分創新,與先進國家的課綱相較,絕無遜色。

「九五暫綱」的設計基於三大理念:其一、歷史教育的目的應是透過「核心能力」的訓練,培養「歷史思維」,而不是透過史實記誦,進行政治灌輸與道德說教。這本是歷史教育的常識。但台灣長期受升學考試之害,歷史科被教成「背科」,淪為「記誦之學」,不但無助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反成為灌輸官方意識的工具。

其二、歷史教育應協助台灣青年建構一開闊的世界觀,俾適應全球化時代的需要。為此,課綱根據「由近及遠」與「詳今略古」原則安排內容。一方面,學生應先修台灣史,以了解斯土的歷史與文化;其次必修中國史,以熟悉中華文化,因為畢竟那是台灣文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再次是必修一學年世界史,以認識廣大世界的多元文化。

另一方面,過去由於政治敏感,台灣的歷史研究與教學都偏向古代史,而閃避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的近現代史,這不應是歷史研究與教學的常態。「九五暫綱」作了調整,無論台灣史、中國史或世界史,都大幅增加近現代史,至於古代史則只著重對現代生活仍具文化意義的部分。

其三,史學研究日新月異,高中歷史教學須儘量反映新的研究成果。「九五暫綱」無論在架構上、內容上都儘量融合新解釋或觀點。與過去的舊綱相較,這個綱要具創新性,絕對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九五暫綱」是一個兼容並蓄,創新多元,符合台灣高中教學需要的課綱。但這個課綱自編訂伊始,就不斷遭到一批保守基本教義派的污名化。馬政府上台後,他們更透過政治操作,把「九八課綱」(由「九五暫綱」修訂而成) 逕行擱置,意圖強行通過一符合其意識形態的課綱。

這批基本教義派自稱要「撥亂反正」,實則完全違反正常的學術原則,其主張更背離台灣社會文化的現實。新課綱仍在修訂之中,期盼社會大眾共同來關心,以確保我們的高中生有一個健康的歷史教育。

(作者為台大歷史系教授)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那曾錯過的臺灣史教育



作者:胡雲薇(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大學畢業以來,每與任教中學的朋友見面,總是聽聞歷史教學困難,課本跟以前差異甚大,過往所學無法援引應用。過了幾年,碩士班同學也於高中執鞭,抱怨臺灣史比重增加,對於只熟悉中國「某些」斷代史的他,著實棘手。那時聽聞這番話的我雖不置可否,內心卻隱約感到不舒服,可惜當時未能深究。從小接受統編本的歷史教育,又選擇研究中國史,那時的我對臺灣議題著實有著其鈍無比的神經。那時的違和感,現在幡然了悟,那就是——「何以臺灣人,卻不知臺灣事?」的奇怪感受。

大學時期雖學歷史,但除了基礎臺灣史之外,對臺灣歷史幾乎一無所知。現在的我想不起來,為何當初不多上點臺灣史領域的課呢?也許是興致索然,更多卻可能來自於無知,因為從小到大讀的都是中國史,中國朝代順序表儼然較臺灣歷任日本總督來得熟悉。所以,研究所生涯也毫不猶豫選擇研究中國史,四年之中幾乎不曾再接觸臺灣史,若非考博士班還需讀點來應付,想來當時的我根本不會主動想去認識它。在博士班階段,因緣際會,擔任歷史領域臺灣史課程的助理,由於必須帶領學生討論,才開始用心想要認識臺灣史。短短一年的助理資歷,又是開給外系的基礎課程,絕對談不上對臺灣史有深入的理解,只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了。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高中臺灣史教學散策


作者:周婉窈(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2009年度委員) 

◆緣起
        二月九日深夜我在《南方電子報》發表長文〈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沒想到迅速引起回響,引發網路熱烈的討論。第二天電子報編輯轉傳來Ptt2 8Alopiota(龐羅洛)所做的「甲、丙案臺灣史重點整理」,我仔細閱讀前言、表格,以及總語,即使我自己參與這個小組會議,對甲案臺灣史很熟悉,但看到醒目的紅色標示,還是感到怵目驚心。很感謝lopiota的費心整理。甲案單元一說明2-1寫道:「中國海盜來臺與顏思齊、鄭芝龍在臺的經營……」云云,沒逃過lopiota的銳眼,對於列出歷史懸案的「顏思齊開臺」,顯然不以為然。顏思齊的問題,也是今天我興起寫「高中臺灣史教學散策」的原因之一(詳下)。

        拙文刊出後,我收到許多回饋的意見,包括許多高中老師不熟悉臺灣史,有學上的實際困難,甚至還有老師表明不願意教原住民的歷史。為了98課綱的事,我曾臺大同仁楊肅獻老師長談,楊老師提醒我,由於許多高中歷史老師在求學過程中沒讀過臺灣史,突然要教當然不容易,他建議臺灣史學界應該多協助高中老師的臺灣史教學。我聽後,心有戚戚焉,想起前不久在部落格看到網友整理的7298課綱的簡明課程安排:[1]
72 課綱
必修,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中國史;高二下:近代世界史。
選修,高三上:中國文化史;高三下:世界文化史。
88 課綱
必修,高一上、高一下:中國史;
必選,高二上、高二下:世界史;
選修,高三上:中國文化史;高三下:世界文化史。
95 課綱與98 課綱98 尚未定案
必修,高一上:臺灣史;高一下:中國史;高二上、高二下:世界史;
選修,高三上、高三下:專題。
據此,我們可以推算:多數高中老師讀的歷史課本應是72課綱或其前的版本,是統編本,使用一綱多本的88課綱,恐怕還是少數。就算88課綱,也只有四章是臺灣史。現在不少高中老師是碩士畢業,如果讀研究所時沒選擇臺灣史領域,對臺灣史可能欠缺系統性認識,遑論熟悉感和親近感了。

        那麼,臺灣史研究者是否可以盡點力量呢?雖然98歷史課綱前途未卜,我們還是可以拿丙案臺灣史為底,試著提供一些訊息。就算將來課綱雜入奇怪的條目,高中老師也可以當成訓練歷史思惟的課題來教,讓負面的東西轉成正面的教育。於是,我想到從課綱的「說明」選幾個條目試著寫寫看。為了不給自己太大壓力,我將以比較容易入手的寫起,沒有既定的順序;或許可以積少成多,或許最後無以為繼也說不定。總題取名「散策」,自己給的意思是「不成系統地獻點小策」。「散策」在日文漢字的用法裡,指「散步」、「漫步」,請讀者把她當成我們一起隨意走走,走在一條歷史花園的小徑中,探索她的柳暗花明,她的美好和趣味。

        臺灣史是我的研究領域,但是,在這裡我必須坦白承認,我的認識很有限,每天都在加強相關知識。我只能說,就盡我所能吧。我先「潦下去」,說不定有同仁願意分擔這個工作,大家一起來寫這個專欄。「散策」以綜合研究成果和提供教學訊息為主,不是論文發表,若有不周全之處,請讀者寬諒。98課綱如何修訂?是否離譜?作為歷史學界的成員,我們必須持續關心,但在這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做些建設性的工作,方才不負同學架設這個部落格的美意。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吳清基心繫教育 台灣史課程不縮水


轉載2010.03.03聯合晚報

北社、南社和台教會十多名教授昨天拜會吳清基,質疑高中台灣史課程縮水,「不愛台灣」,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表示,認識台灣歷史、地理和母語教育,是他擔任中教司任內開始推動,「愛台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我更愛台灣。」他保證台灣史課程不會縮水,高中歷史新課綱預計明年(100學年度)開始實施。

綠營質疑馬政府搞「皇民政策」,台灣史可能變相為「兩岸友好關係史」,吳清基反駁「胡說!」他指出,「認識台灣」課程是郭為藩擔任教育部長、他當中教司長時開始推動,當年他推台灣史和母語課程時,引起海外華僑抗議,陳立夫先生還寫信給高層要求撤換他。

吳清基說,「台灣史」仍維持一冊,已委託高中歷史學科中心、中山女高建立台灣史學者專家資料庫、蒐集台灣史補充教材、設立台灣史網站專區,也會培訓歷史種子教師,舉辦全國教師進修、台灣史教學學術研討會。

他強調,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要尊重專業與學術,也會舉辦公聽會,行政和政治都不應干擾,他希望課綱今年暑假定案,明年度(1008)開始實施,今年讀國二學生升高中後適用。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高中歷史教科書95暫綱內容(現行)

(編按:95暫綱歷史科的設計為,高一、高二是自然組和社會組都是必修,四學期分別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世界史;分占1:1:2學期。高三社會組是必修,自然組則是選修,二學期都是歷史專題。

95暫綱於2006年9月開始實施、到現在才第四屆,2009年夏天,才有第一批使用95課綱教科書的高中生畢業,真正讀到臺灣史是以一個學期為完整單位來教的高中生,也不過才四屆;在這之前的高中教科書是採行88課綱,臺灣史放在中國史中教,占四章(全部共十九章);更早的則是國立編譯館版本,台灣史幾乎沒有完整的章節,而是以段落的形式出現。)
95高中歷史課程暫行綱要

(資料來源: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資訊網

高中歷史教科書98綱要內容(教育部擱置)


(編按:這份綱要承襲95暫綱,歷史課在高一、高二是自然組和社會組都必修的,四學期分別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世界史;分占1:1:2學期。高三社會組是必修,自然組則是選修,二學期都是歷史專題。

綱要的形成,是2004年由周樑楷教授擔任九八課綱歷史科召集人,歷經編輯小組討論、召開全國公聽會後訂定,教育部已於2008年1月24日發布,原訂自98學年度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但在新政府上台後,2008年10月教育部長裁決「擱置再議」,因而才衍生出後來2009年重新籌組、修訂98課綱的「研商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

‧歷史科

本次修訂主要特色
95課綱不同處
高一、高二之台灣歷史、中國歷史及世界史都採「略古詳今」、「影響深遠」、「文化遺產」、「結構取向」及「教學需求」之原則。高三之歷史專題強調從今日之台灣觀看東亞(含中國大陸)、亞太及世界史上的重要問題。
修訂課綱為配合教學時數,充分尊重中學教師意見,課綱予以精簡。例如,中國史新課綱共有十三週的課量,預留三週為「建議的單元」,供任課教師更有自主權。中國史中與世界史有不同看法之內容,移置在第三、四冊「世界史」,如此可建構更完善的世界史觀。例如,近世儒家思想與東亞世界的關係,又如,佛教的傳播及影響與世界的關係。另外,高三歷史專題的選擇都以台灣、中國以及當代世界之問題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