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課綱委員饒了我們吧
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台北場
高中歷史老師的心聲
記錄、整理:「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工作小組
編按:教育部陸續在北中南辦理「98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小編也參與了台北場,在現場統獨團體砲聲隆隆中,聽到好幾位老師針對課綱提出語重心長的建議,到底我們要教什麼東西給學生、歷史教學時間已經不夠、新課綱知識點卻仍增加、考試引導教學、文化史有關中國史的內容多所重複,會後媒體報導篇幅有限,許多老師的寶貴意見沒有呈現。
小編特地將在台北場聽到的第一線歷史老師對於課綱的意見全數整理在此,若有缺漏或錯誤處,歡迎文章中發言的各位老師指正補充,也歡迎其他高中歷史老師們在此表達想法,9月26日花蓮場公聽會也請大家能多多前往關心。
登記發言
‧湖口高中陳文科老師
聽到前面前輩講的話,我個人覺得,其實我們不要把政治的立場帶到學術圈,政治跟文化應該是有區隔。無論如何,台灣人其實還是華人,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中華文化。
在課綱中國史的部分,我們高中老師有些看法,整個中國史的部分從周代到清治(?聽不清楚),他的政治史都被拿掉了,而是以制度、經濟為主,這是矯枉過正,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以前國編版政治史比較多,但其實還是有社會經濟、社會文化部分。從84課綱後,整個矯枉過正,政治史都被拿掉,實際上,我們發現社會經濟的演變,還是受到政治演變的影響、各方面互相有關係。現在我們歷史界認為說,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這四大領域是整體的歷史觀念,所以,不該過度的矯枉過正。
而且,我們發現,很多部分課綱沒講、課本沒寫,可是考試還是會考出來,針對這樣的情況,重要的歷史事件跟人物應該還是要教。因為,第一線老師會發現學生有很多問題,以為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好像學生都知道,但事實上學生都不知道,曾經有學生問我:「關公跟劉備是不是同一個人?」,我聽到都快昏倒,一個姓關、一個姓劉怎會是同一個人,還有人不知道三國是哪三國?課本有教的,學生都不一定會,更何況是課本沒有教的部分?
世界史的方面,東南亞的歷史蠻重要的,以前84課綱有,但現在沒有了,東南亞離我們很近,東南亞史應該再加強。
‧延平高中歷史科陳淑媛老師
我以第一線的老師,針對課綱提出四個問題。
台灣史的部分:13頁提到日治時期,當中的說明1-2「說明日本的高壓與警察制度,引來不少武裝抗日活動」,可是翻到14頁2-1,「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台灣的政治變遷,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仔細看這些文字敘述,會發現抗日的是「志士」,那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這些受難者是什麼呢?是否在這兩部分的輕重上是有些不同的?
中國史的部分:剛剛有老師提到政治史被拿掉,但現在課綱幾乎國編版的內容都放回來了。就我在教學上會遇到的很大問題是,如課綱15頁春秋戰國時代2-2,「簡述『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及重要學派....的思想主張」、下面「簡述自西周以來的『天下秩序』觀」,或者是16頁可看到「簡略」,可是在教學上我沒辦法「簡略」,有就是要講。另外,這些在選修裡面也有、是重疊的,是否該考慮到底應該放在哪裡?挑一個地方放。我們沒辦法簡略,因為要考試,如果要仔細上,那我們上不完,事實上超過一冊。實際的教學現場是這樣,「簡述」,坦白說是行不通的。
另外,「中共」、「中國」的文字敘述上不是很一致,如20頁,中共建立的部分,大部分文字會寫中共,「迫使中共採取強制節育政策」,但翻到21頁,「鄧小平讓中國參與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世界經濟體系」,坦白說,中共會覺得你稱它「中共」是一種侮辱,是否教科書在這部分用字應該一致。
世界史的部分:課綱裡的東亞文化圈其實是中國文化圈,中國文化史的部分太重了,東南亞史不見了,還有台灣文化史也不見了。
我們學校科內老師從網路上得到課綱內容,有做了一些討論。在教學現場,比較會造成困擾在三年級的部分有兩點。
第一點:過去,三年級已經具備了歷史知識,是採取專題式或主題式的討論,比如說中國的科學、藝術家的討論,但現在課綱是以時序的教學方式,這跟一、二年級重疊性很高,是以「時序」的觀念去談,而不是延伸討論,也回應前面老師所講的,感覺上,一、二、三年級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重疊性還蠻高的。
第二點:這次的內容是歷史,都沒有談到任何史學方法或現在新的史學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新的史學方法,應該要讓有興趣文史、法商的同學知道。
‧市立松山家商(綜合高中)歷史教師林虹妤
我有四點想提出來請教。
第一點,在歷史教學現場,我發現台灣史的第一冊第一單元,在討論考古與原住民的部分,跟國中的重疊性是有的。如果可以在考古的部分,加上研究方法,有別於國中的教學,會不會比較好?
第二節原住民的部分,現在原住民有十四族,包括還有未正名的,台灣有很多原住民族。以我們在台北教學遇到,有很多原住民的學生,他們對於我族的族群意識是很薄弱,是否能在原住民族部分多做一些敘述跟介紹,藉由孩子對我族文化的認識、能有更深的認同。在現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觀光越來越熱絡的過程中,可以在高中歷史教育第一章能多所描述與介紹,不管是在史前文化,或者是在原住民族這部分,是值得再加深、加廣。這對很多孩子,也許未來上了大學念的不是相關科系,但日後他從事相關工作能有多所認識。
我們台灣史牽涉到與明朝相關的通常是用年號,是否能再加上皇帝的諡號?這樣方便學生日後學習中國史時能有所連結。
另外,在東南亞史或朝鮮的部分,可以在重點部分多做一些說明。(發言時間到,另以書面資料補充)
‧壽山高中王偲宇老師
【第一次發言】
我是線上高中歷史老師,提出幾個課綱可以討論的地方。
第一個,之前95課綱的高三部分是用專題的方式,但現在調整成所謂文化史的方式,我覺得好像還不錯的部分。上冊是分成亞洲部分,東亞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台灣離韓國、日本非常近,像現在韓國很多歌曲、電視劇,或日本的日劇,甚至韓國提出豆漿是他們發明的,因為媒體的不正當報導,使得學生有錯誤的認知。我覺得這部份是可以跟學生教。
第二部分是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剛剛前面有老師提到東南亞史的部分,課綱委員提到會放到高二教。應該要更深層去認識東南亞文化,因為很多國人會去東南亞玩,是否能把印度跟東南亞放在一起教?他們在地理位置上是相近的。
另外,中國史跟世界史,在高一、高二調整成1.5、1.5冊,中國史有六個單元、世界史也有六個單元,是否能請委員說明中國史跟世界史是在哪個地方切割?這樣我們比較好了解。
另外,高三下提到歐洲文化圈、非洲文化、中南美洲文化,歐洲文化圈第四主題第五點當代思潮提到美國精神,美國精神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那第六單位中南美洲文化為何不是如此?
第五單元提到黑人文化,課綱在這部分只有簡略說明,我不清楚是否之後到各家出版社撰寫教科書的時候,是否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像現在95課綱高三部分就出現各家出版社認知不一的情形。
在18頁中國史,第三點的第四小點「海洋發展」,這標題是否能再說明清楚些?感覺有些抽象。另外,在18頁的第四主題第二單元「中華民國的建立」,跟第五單元的辛亥革命有些雷同部分,是否這邊可以調整一下?
‧聖心高中歷史科宋文惠老師
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很純粹歷史老師交換意見的場合,來了之後嚇一跳,發現有這麼多人來自不同地方,我以一個在線上歷史老師對課綱有些話要說,因為歷史課綱最近被政治弄到非常的,希望可以還給我們歷史一個專業。
我們應該教給小孩的是「文化中華、政治台灣」或「政治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要一百年了,如果我們不要這個,那明年要怎麼慶祝?
我們在聖心高一的台灣史教學,我們讓學生做口述史,讓他們回去找阿公阿嬤的歷史,有的阿公阿嬤是外省來的、有的阿公阿嬤是台灣來的,我覺得我們小孩都可以接受,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在這邊吵的非常激烈。我們小孩可以看「大江大海」,也可以看「海角七號」,我覺得我們小孩沒有這些問題,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要退一步看看,到底我們要給我們小孩什麼東西?
周杰倫寫的「青花瓷」是台灣創造出來的,可是如果沒有國文老師、歷史老師教、會有這些東西嗎?還有九把刀寫的《少林寺第八銅人》,都是台灣創造出來的。中華文化可以是涵養,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歷史解釋權丟掉了,像最近大陸在討論抗戰八年,他們說都是國民黨打的,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國民黨員,知道國民黨死了多少人。也許有些台灣人會說「那又關我什麼事」,但那些人犧牲、又該怎麼說?這些東西是不是應該還給我們小孩,讓他們知道歷史發生了什麼事,以免以後他長大了,我們不知道歷史怎麼教。
為什麼不能把真正的真實教給小孩?二二八也可以、白色恐怖也可以,國共內戰也可以,讓我們的小孩在多元文化訓練下,他們應該有這樣的能力去判斷。請大人不要太擔心,我覺得我們大人對我們自己的文化太過擔心,覺得小孩都不會。我也會講台灣話、誰不會講台灣話,可是現在變成「會講台灣話、才是台灣人」,這樣好像也不對。現在很多人出來都要先講自己是台灣人、客家人、什麼什麼人,我覺得好像沒必要。
東南亞史我覺得太少,因為我們有太多外籍新娘、外勞、外傭看護,他們都來自東南亞,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
還有歷史的人跟故事太少了,我們的小孩到高中才接觸到歷史,他們都不是歷史系的孩子,能不能讓我們的歷史多元、有趣,多一點人讓他們做典範,沒有典範,然後我們才說他們都去看「艋舺」。其實這都是我們的錯。